协会是有了,但是无作为,或者说无有效作为,不但大量的利润,好端端地送给了外国人,还搞得整个行业千疮百孔,这又是何苦呢?
而大型洗衣机行业,一度就自律得相当不错,其中,整个行业严格遵守着一个规矩:货到就要支付百分之九十五的货款。
像这种大型设备,被买家拖欠货款是很常见的事,但这种事在大型洗衣机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规则被执行得很彻底。
如果真有甲方因付款要求过于苛刻,而不购买某家公司的产品,那么接下来他会发现:不同意如此支付款项,他将买不到任何品牌的洗衣机!
如此一来,整个行业的回款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不会有公司陷入沉重的追债任务中,这难道不算好事么?
所以,商业部、发改委之类的部门,对这样的松散的协会组织,大致上是采用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只要没搞到天怨人怒的那一步,也没有去认真理会的兴趣。
但纵然如此,这样操控价格的行为,还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客户对象是国内市场时,各个组织采取统一行动之际,通常会相当地低调。
化工进口联盟初组建时,参与者都是雄踞一方的佼佼者,不但财大气粗,也深明一团散沙对整个行业的破坏性,所以,对联盟里的决议,支持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那是一段难得的黄金时间,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底线,虽然价格战依旧难免,四处伸手的人也有,但从整体上讲,行业的气氛很不错。
甚至,那些没加入联盟的小公司,都纷纷把价格靠拢了过来,低价销售的材料,供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高价的……根本卖不出去,还不如随大流。
但是,开春过后这两个月,市场行情出现了点问题,好像有一股极大的潜势力涌了进来,就像步行街中突然出现了一匹烈马,横冲直撞令人侧目。
尤其是内海周边,受到的影响相当大。
经过联盟近一个月的调查,才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原来这一切,都是粤明一家叫瑞福远的公司所为。
瑞福远原本就是联盟中的一份子,老板陈刚虽然比较势利,但在联盟中的表现一向尚佳,这次,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做起这种事来。
调查清楚之后,其他公司纷纷电责陈刚,斥问他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事来。
陈刚一开始还百般抵赖,到后来,联盟一方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当这些证据陈列在大家眼前时,他终于不再否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