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可能呢?满人怎可让我等制造枪炮,现在周大人的意思是要将里面的枪厂炮厂迁至龙华,那边本是江南局的分厂,其余钢厂、船坞都售与我们。”虞辉祖爷不想去碰枪炮一类的凶器,他之所以想接盘江南局,大多来自于徐华封的蛊惑,再加上去年为通化航运公司的轮船的交期被英商耶松船厂坑了一次,所以咬定要办一个船厂自己造自己的船,或者专门给宁波商人渔民造船。
虞辉祖一说枪炮不归己方,虞洽卿和蔡元培听的是一喜一忧,虞洽卿喜的是绑着天字号这艘大船,真可谓是乘风破浪,顺风飞行,如此情况下,和军工打交道实属不智;而蔡元培则听说枪炮不归己方,有所失望,并且还担忧购买江南局会造成复兴会资金抽紧,到时候不但铁路不好建,就是教育会也要断粮,他委婉的问道:“收购江南局可是大事啊,花费甚巨,竟成可知此事?”
虞辉祖不是复兴会中人,不了解蔡元培的担忧,还以为他是关心自己,他见厅内宾客基本都在乐声之中翩翩起舞,便低声道:“竟成来电说,此次日俄之战,他在欧洲炒卖两国国债,获利甚多,即使是不再募款,独自修建通化铁路即可。”
“炒卖国债?”蔡元培并不了解股票、国债,他对此有点匪夷所思。
“是啊。孑民,私下我们都投了不少钱进去,获利甚多、获利甚多啊。我看你这个同济大学堂基金会,也还是把里面的钱的抽出来,交给竟成管吧,我敢担保,要不了多久就要翻倍的。”虞洽卿笑道,他也是伦敦炒国债的受益人。他越来越肯定杨锐就是复兴会的首领,要不然日俄间的胜负岂是一介平民知道的,只有那只深入战场的复兴军才能把日俄之战的详情透露出来。真是高明啊,一只几百人的军队北上抗俄,花不了多少钱,可却能收归大义,并且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能炒日俄国债发大财,真是……虞洽卿本以为自己算是脑子活络的,但现在看杨锐,自叹弗如。
看着他们虞辉祖和虞洽卿的脸上灿烂的笑,蔡元培感觉他们说的当属实情,不过要把刚刚到手的这些钱都拿去炒国债,还是不敢的,并且他只是同济大学堂的名誉总理,真正管校务和基金会的还是德国的宝隆医生等一干德国教授。他不好对他们细说大学堂的内情,只好道:“那些钱今日在手,要不了多久就会一扫而光。如今啊,才知道办学,特别是办大学花的钱可不少,其他不说,光是图书就买了近二十万块,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蔡元培刚说完,旁边便有一个声音道:“抱歉,请问是教育会的蔡先生吗?”
蔡元培回头一看,却是一个洋人,他对虞辉祖和虞洽卿两人微表歉意,然后转身道:“我就是,请问有什么可以效劳的?”
那个洋人笑了一下,但舞厅的灯光太暗,他只觉得这个中文说的很流利的洋人笑起来却是那么的凶恶,只看他笑毕,然后从西装内袋里取出一个信封,“蔡先生,听闻今日是同济大学堂基金会的募捐酒会,总领事霍必澜爵士让我将这捐给基金会,以表中英两国之友好。”
原来是捐钱的,蔡元培没有客气,顺手把信封接了过来,道:“哦。真是太感谢爵士大人了,我代表教育会和同济大学堂基金会谢谢的他的慷慨。”
似乎很满意蔡元培的友好,来人接着道:“另外,工部局总办濮兰德先生希望明天早些时候能和蔡先生就两国文化交流及办学事宜一叙,还请蔡先生能拨冗相商。”
明天早些时候,明天似乎也只有上午有空,跟谁办学不是办啊,于是蔡元培笑道:“哦。真的吗?那真是太荣幸了。我明日上午八点半钟准时到工部局可好?”
来人闻言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届时濮兰德先生将等待和先生准时会面。”说罢就去了。
见到洋人走开,虞辉祖上来看见蔡元培手上的信封,笑道:“孑民,好啊。又收了一批。今天我看你是财神高照啊。看看,英国人捐了多少?”
接着舞会上的昏暗灯光,蔡元培拿出支票看了一眼,笑着道:“才一千英镑。没有多少,比你含章兄可是差远了。”
“英国人可不是为了捐款来的吧。刚才你没听到德国那个男爵演讲的时候,反复说道英法、英德、摩洛哥什么的,洋人和洋人怕是要斗起来了。”虞洽卿作为荷兰银行总办,对于国际新闻还是较为关注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