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尔典在书房里想着战争的后果,即便是有着绅士的修养,他还是对杨锐的妄言感到厌恶,如果他年轻二十岁的话,他一定也会和杨锐一样疯狂——既然这个国家要毁灭,那么大不列颠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应该的,西班牙人在南美干的事情在中国一样可以重复。
只是,他不是英国的国王,无权做这样的决策;同时,一旦中国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会给远东殖民体系带来灾难。复兴会已经可以生产步枪、火炮,还有各种各样的弹药,他们更有一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队和军官团,加上中国的四亿人口以及悠久且强烈的排外传统,这几者的结合将导致整个远东的殖民地都会产生叛乱。
“该死!他就是一个无赖!”在细细想过复兴会掀桌子的后果之后,朱尔典不由自主的骂出和杨度一样的词语,同样,拥有英国小店主精神的他和杨度一样,对无赖没有丝毫办法。
东郊民巷西北角英国公使馆的朱尔典骂杨锐无赖的时候,东南角的德国公使馆却对杨锐一阵赞叹。“杨就是一个武士!”雷克司喝了一口酒之后,对着参赞司艮德说道:“皇帝陛下被一群小人给欺骗了,我们当初就不应该抛弃复兴会而选择清国政府,不过上帝实在太眷顾德意志了,现在复兴会和英国人交恶,远东将会变成另一个南非。”
“伯爵阁下,杨真的会和英国翻脸吗?他的军队很多,但却分散在各地,一旦日本人派出军队,北京很快就要沦陷的。”司艮德看着自己兴奋的上司,把一句不该说的话吞了下去,他记得当初决定要不要和复兴会交恶的时候,伯爵的报告时赞成的。
“会的!会的!”雷克司涨红着脸,“他们能在严州和清国政府军交战五年,那么同样可以和英国佬还有日本人交战五年甚至更久。英国佬有大麻烦了,我相信!帝国应该马上调整策略,力主让复兴会主导中国,而不是之前在集会上所赞成的袁世凯。对了,我们控制的铁路应该马上让复兴会使用,帮助他们快速平定局势……”
雷克司昨天还在谴责复兴会不承认德国贷款,可现在却换了一种说法,只让参赞司艮德感到一阵变扭,看着他不舒服的样子,雷克司说道:“哈瑞,这就是外交,你要习惯。我马上要向皇帝陛下汇报远东局势的最新的变化,帝国和清国政府的债务,那不是关键,我们可以和复兴会协商解决,只要他们能和英国人开战。对了,你找一个人明天去见杨,我们要和他建立直接的联系!”
……
飞艇在一千多米的空中航行,封闭的吊舱里,透过玻璃窗,杨锐能看见外面的风景。丑陋的大地上,有着连绵的田野和不时出现的村落,这是江苏,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一年有三千五百两的赋税。
“居然没看到什么树!”杨锐感叹。这是他第一次在空中俯视这个国家,情况让他很不习惯。
“先生,这里大多是田地,自然很少树了。”陈广寿也是第一次坐飞艇,不过他在意的不是树,而是整个地面的风景。“不过大家都是烧柴火的,再多的树也耐不住砍啊。”
“要种树!”杨锐不忍再看下面光秃秃的荒山,转头说道。他本以为一百年前的中国会有更好的绿化,可现实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二十世纪初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八,远不如一百年后,这其实也是水灾旱灾频发的根源。
“国土资源部有考察好人选了吗?特别是林业方面的。”杨锐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复兴会内部的人事用的是现代人力资源那一套东西,另外再加上了政委制,现在要组建中央政府,杨锐依然要推行这一套制度,本来预定是王季同执掌吏部,但他想去留学,所有现在的工作都交由陈广寿负责。
政务方面十二个部,有两个部门是最特殊的,一是礼部,在学部从中分出来之后,它就成了后世的文化部,一切不利于传统文化、有悖于复兴会统制的思想都要被控制;另外一个则是土部,包括矿业、水利、林业、土壤等分支。这两个部一个管的是虚体,一个管的是实体,都是民族繁衍之根本。在杨锐的计划里,前者将交给章太炎那帮国粹党,而后者,矿业人才留学生里不少,水利人才也有不少,就是林业人才难找,留学生似乎少有人学这个专业。
“先生,留学生里面倒是有几个人学的是林科,已经毕业回国的有一个叫程鸿书的,湖北汉川人,06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大林科,09年毕业,现在在山西大学任教;还有一个叫韩安的,安徽巢县人,07年赴美,获康奈尔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理学学士和林学硕士学位;另外再就是一些还没有毕业的留学生,比如凌道扬、金邦正……”陈广寿毕竟是做秘书的,手上虽然没有资料,但还是记得不少这方面人才。
“现在出去的留学生都太年轻了,即使通过了领导能力测试,心性都还是不成熟。而矿业那边虽然有几个人,但是矿业和土部要做d事情并不沾边,他们只是探矿挖矿的,做部长并不合适。广寿,难度就没有年纪大一些的人吗?”无聊间,杨锐倒想着国土资源部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