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间的对弈,在于双方能调动的资源数量和技术积累,而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技术,只能来源于有更大市场、更多优质人口的一方,这些都不是中国有的,也不是中日联盟能有的,所以中日无法单独守住亚洲,一旦守不住,日本就会瞬间变成美国限制中国的桥头堡。这是由其地理位置、利益、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的。因此,此一战必须打到朝鲜釜山,同时朝鲜和台湾必须受中国控制。
杨锐的逻辑谢缵泰是完全赞同的,对日此战从长远来看,不是什么反侵略之战争,而是获得战略纵深之战,此战过后,要想再往东打怕是不可能了,一战后英法必定干涉中日战争,那时的战争将不是陆军之战,而是海军之战了。也因为此,他提议在可行的情况下,接受美国人的计划,占领琉球诸岛,不行就在和谈的时候要求琉球独立。
谢缵泰同意,虞辉祖无所适从、徐华封闭目沉思、杜亚泉沉默不语、蔡元培犹自强辩,好在秋瑾深恐中华再陷亡国灭种边缘,局势算是回来一些,最后杨锐又阐述他一直所思考的世界产业经济分工理论,指出如果中国不想以后“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靠劳工血汗富国的话,那势必会走上和美国对抗的道路。不过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最少能占领世界产业经济的某些顶端,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杨锐一句“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立即让沉思的徐华封、不语的杜亚泉惊醒,而虞辉祖毕竟是卖过味精,知道科技的力量,是以表决的结果是:陆军一直平推到朝鲜釜山,将日本彻底驱出东亚大陆;而海上,琉球诸岛能占就占,但台湾是无论如何都要守住的;为了使日本多些钱造舰,战败赔款不需要,日本只要将甲午清政府赔出的两亿三千万,以及二十年来的一亿两利息,总额三亿三千万两归还中国便可;最后次要的是不平等条约废除、东北南满的铁路收回、旅顺港、关东州的收回。
条件是苛刻的,以谢缵泰的判断,日本真要接受这些条件,那国家很有可能会陷入奔溃,不过,这些条件当中就只有偿还甲午赔款那条是要日本答应,其他东西都已经掌握在、或马上就要掌握在中国手里。会议的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本着实际出发,三亿三千万的偿还款可用南满铁路、安奉铁路、以及其他日本在东北产业抵付,剩余部分才要日本偿还,这其实是卖了日本当年日俄战争一个人情,客观上来说,日本对俄开战时为了自己,但中国也因之收益。
谢缵泰如此建议,有日本会不会赔钱的考虑,有大义上的考虑,有多给日本省些钱、多造军舰的考虑,但这些杨锐都不想管了,他只考虑用钱搞不定的那些问题。
昨天晚上,常委会不但给中日战争定下了最终策略,也定下了以后数十年的对日外交政策。如此的日本虽然削弱,但如果他一战时能跟着中国赚钱的话,其战后又要为抵御近强敌而大肆造舰了;如果中国战后取消不平等条约时再得罪英法,那在苏联介入远东之前,中美两国将对阵英法日三国,东亚的格局算是定下了调子。
第008章 光复
谢缵泰听闻杨锐说英国代理公使此来只是来通个气,倒是思考起来。渤海被封、安东被占、台湾被夺,这日本人除了还有一支大海军外,可打的牌越来越少;而海军也不见得能在近岸捞到什么好处,实在不行,那潜艇封锁日本沿海之策说不定真的要上演。
“那复兴军怎么时候推进到朝鲜?”谢缵泰想了一圈之后问道。“京畿这边的日军怎么办?”
“拂晓开始血战,中午第7军刚刚占领安东,鸭绿江桥虽然被撤退的日本人炸了,但是没炸彻底,少数部队渡河追击还是能行的。现在东北战区的主要任务是要把大孤山、凤凰、摩天岭一线的剩余日军围歼,这些几个师团的日军吃掉之后,那就可以稳步东进了。我倒要看看,日本还能拿出多少兵力来守朝鲜。”杨锐笑道。“京畿这边的鬼子聪明,知道后撤以固守待援、不随意浪费弹药,那就让他们多活一段时间就是。”
京城保卫战又没戏了,真是让杨锐大失所望,总参制定的计划里有一种情况就是京畿日军全面进攻,而后被守军的迫击炮、机关枪疯狂屠杀,等到他们进攻无力、东北援军回调时,那雷以镇就可以一古脑的把他们赶下海了。
谢缵泰看得出的杨锐的意气风发,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满脸自信、挥斥方遒、目光中所蕴含的能量能击倒一切凶恶敌人。想到八年前在沪上的那次相会,再想到今日之中华,猛然间忽然他心潮翻涌、不能自己,他不自持的站起身来,对着杨锐就是深深一揖,而后道:“竟成兄,有你在真是国家民族之福!”
谢缵泰如此直白的马屁把杨锐拍的心花怒放,但他素来不喜欢下面的人拍马屁的,对此只能强忍,是以他脸上一半是笑意、一半装严肃,扭曲的厉害,一会待心情平复,他才回施一礼,很违和的道:“那是皇上英明神武,我们这些人只是托陛下隆恩罢了。”
杨锐如此说,谢缵泰顿时大笑。现在礼部对基层的宣传口径可不是什么民族大义、爱国道理,完全是老一套的忠君报国,这套东西传承了几千年、渲染了几千年,号召力不是一般的强。也正因此此,总理府也不是出现“皇上、陛下”之类的词语,根本就是为了应景。
“哈哈!是。是。这战能胜,完全是皇上英明神武之故,我们这些小官都是托陛下隆恩。”谢缵泰笑毕也这么道,记得他当时还是反对弄出一个岷王来的,但现在看到复兴军的士兵、特别是新兵一入内城很多都到大明门前叩头,而后义无反顾的走上战场,与敌俱尽,他才明白对于这个古老的民族而言,心中必定是要有一个效忠对象才是完整的,缺少这个对象,那么他们将麻木不仁、无所适从,而有了这个效忠对象,那则是铮铮铁骨、愈战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