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杨锐不想绕圈子要直入主题,本想扯一扯中日一衣带水友谊的裕仁当即怔了一怔。默然之后他挥退了无关人等,而后道:“下月便要前往伦敦参加海军裁军会议,有人希望日本退出条约,如此海军造舰将不受拘束;另外有人则认为一旦退出条约,贵我两国和米国将重演英德三十年前之造舰竞赛,大战不可避免。请问公爵阁下有何教朕?”
“当然不可退出条约!”杨锐直截了当,“但美国对此不会同意。若我们不解散同盟,最后的结果要么条约谈不下去,要么就是美国人不与我们签约。”
“可米国已经通过了第二次海军法案。”裕仁似乎能够听明白一些汉语,通事还未来得及翻译完,他就着急的开口相询。
“和美国,上策就是维持条约,发展自我;下策就是退出条约,而后与美国人进行军备竞赛。”杨锐道:“至于中策,那便是开战了。”
伏见和闲院是低着头的,可听闻杨锐说“中策就是开战”,顿时无比吃惊的看着他。特别是伏见,他记得数年前杨锐还是极力避免开战的。
“与美国相比,中日确实是大国,整个东亚大陆的资源也不逊于美洲,我们的人民也不是南亚、南洋、南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从这个角度看,东亚必定能建设出比欧洲还要发达的工业文明。可我们缺少的是时间,另外,我们还很贫穷。
美国人有钱,他能进行耗费无比的军备竞赛,可我们没钱,即便有钱也仅仅只有造舰的钱,没有养舰的钱,一旦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所以这是下策。同时这对美国来说,他只要节省一顿牛排就能让我们难以应付,国困民穷,经济不振,同时他还不需流血、不要死人,这基本是一种零伤亡的软战争,美国人最喜欢这样打仗了,所以,不管怎么选,我们都不能掉入美国人军备竞赛的泥潭。”
“阁下,那我们……”裕仁还没有回话,伏见宫就不顾礼仪开口了。
“如果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无法签订、美国人大举造舰,比如通过第三次、第四次卡尔·文森海军法案,那就让他们造舰吧。我们之前是怎么计划的,那之后就怎么计划。”杨锐道。
“可……”虽然通过硫磺岛演习知道航母才是海军作战主力,可想到美国人第二次海军法案要造六艘大黄蜂级,伏见就忍不住要出声,他道:“阁下,第二次海军法案后,米国海军就有十二艘空母,而我们只有十艘。他们还会在菲律宾、在关岛大规模建设港口和机场……”
“哪又如何?”杨锐将其打断,“美国人还能登陆我们本土?像菲律宾一样殖民四十年?港口和机场更不成问题,菲律宾八年后独立,在菲律宾建设港口和机场毫无作用,即便是关岛,那里也离珍珠港太远,一旦开战根本美国准备派多少人作为人质布置于岛上?
海军只能控制海权,而日本本土与朝鲜仅仅一海之隔,美国海军并不能将整个日本彻底封锁,要占领我们的国土势必要动用陆军,也只有动用陆军。问题是:跨洋而来的美国人为了占领我们三国,他们准备死多少人?他们又能承受多少人的阵亡?不要忘记美国人虽然相信天命召召,可一旦出现巨额伤亡,国内民众就会群起而攻之,一战时在英法出现的一幕就在美国重演,到那时,战争又能维持多久?”
杨锐基本是在诡辩,但米畜贪图享乐、不能吃苦的形象深入鬼子的灵魂,他这番话说的裕仁接连点头,在他看来,日本人就像武士刀一般坚韧善忍。不过伏见和闲院却是不好对付的,一直沉默的闲院宫道:“阁下,作为军人,难道我们就这么看着米国人占领大海,登陆我们的国土吗?”
中国人说话气息平和、悦耳动听,但日本说话却像蒸汽机在喷气,起音高、中间闷、尾音急,听起来极为刺耳。
“当然不是!”杨锐拂袖,“借武器来说,当无畏号下水时,其他一切战列舰都过时了;而当单翼机翱翔天空之际,一切双翼机也过时了。又如战争模式,当航空母舰驰骋于大洋之上时,大舰巨炮对射这种作战方式也就过时了;而一旦数个展开的装甲师铁流突击,那几千年来的步兵战术将烟消云散。
科技每向前一步,武器、乃至整个战争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革新。与美国比拼造舰那仅仅是在旧有武器层面上的互相竞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消耗,但如果将其转化为科技上竞争,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难得的助力。而凭借对新科技的掌握,即便美国海军再多舰船,他也不一定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