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飞现在缺的是钱。雷婶把全副身价交给他时,他算过,手头上的钱只够买十斤八斤的猪肉,虽说面粉、调味料等还有库存,但按现在的生意额计,也只够用一个月左右,如果生意上来的话,那能维持的时间就会更短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钱买原料再好的菜式也是空谈。但钱这个东西不是你想它就会有,所以雷晓飞只能“看米做饭”,尽可能将手头上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
雷晓飞回想到在考察墟里的食店时,曾经向食店老板了解过猪头皮和猪杂、牛杂等前世流行食品,食店老板告诉他,墟里的食店还没有这类食品经营,当代的人一般只吃猪和牛的肉,其它部件不吃。想到这里,他马上去找赵屠夫,了解关于这方面的行情。
来到赵屠夫家,赵屠夫刚好出工回来,手里还提着一副猪杂。他见到雷晓飞来串门,忙客气地上前招呼。自从雷晓飞在这里创造了几个奇迹后,就成了街坊邻里尊敬的对象,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已和胡医师、林先生两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平起平坐,所以说,人生在世不论你的年纪大小,只要你能做出成绩,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就会让人们对你刷目相看。
雷晓飞客气地先和赵屠夫拉起家常来,了解他从事的行业。原来,在那个年代里,屠夫算是比较稳定的行业,收入也不错,但赵屠夫因为有个长年在家卧床的老病号母亲拖累,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雷晓飞问到猪杂的处理问题时,赵屠夫告诉了他,猪杂在这里叫“猪下水”,一般人都不吃。屠一只猪,只有猪肉可以卖钱,其它的猪头、猪尾巴、猪蹄、猪下水,甚至包括猪骨都不能卖钱,这些不能卖钱的东西,穷人家就留下来自己吃,富裕一点的人家就扔了或者喂狗,屠牛也如此。今天,赵屠夫就给一家富裕人家屠猪,人家不要“猪下水”,他就拿了回家。
雷晓飞问他为什么不拿猪头、猪尾巴、猪蹄和猪骨回来时,赵屠夫反问道:“这些毛茸茸、没有多少肉的东西能吃嘛?”
雷晓飞心里大呼古人不识宝,同时又为因古人不识宝方便了自己而窃喜。一个物尽其用的方案浮现出在他脑海,他要用古人弃置的“猪下水”来做菜,这正符合他那用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初衷。
雷晓飞先请赵屠夫明天帮忙买五斤“五花肉”,并按他要求的规格把“五花肉”剖好,准备用来晒腊肉;然后雷晓飞又吩咐赵屠夫,从明天开始,帮他收集人家不要的猪杂、牛杂,反正是猪、牛身上缷下来的物件,不管哪个部位他都要,只要人家不要的就收回来,赵屠夫喜欢的就拿去吃,剩下的全部交给自己。赵屠夫虽然不明所以,但也爽快地应承了雷晓飞。
从赵屠夫家出来,雷晓飞径直走到张铁匠家,让他帮忙打几张刀具。他把剔骨刀、切肉刀和刮毛刀的式样详细告知张铁匠,然后两人一起大干了两个多小时。出门时雷晓飞手里多了几张满意的刀具。
解决了原料的问题,雷晓飞的心松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调味品的问题。那时不单是调味品少,人们用得更少,一般人家的家里烹调只用盐和油,其它基本不用。而像雷婶这样的面馆,也只是多了一些糖、豆豉和豆腐乳,这些调味料的使用量也少得可怜。更令雷晓飞抓狂的是,前世中家庭和餐馆用途最广的酱油,在这里竟然没有。
酱油,广东人称豉油,是烹调中调味、调色的最好调味品。没有它,很多菜式失色,引不起人的食欲,如腊味、卤味等。雷晓飞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代既然有豆豉,为何没有酱油,两样东西可是同一原理腌制的呀?但现在确是没有,雷晓飞也只好徒呼奈何,只能先用着现有的调味品,待食店安定下来以后再想办法。
第二卷 大展拳脚
第27章 发明酱油
第二天中午,赵屠夫带来了“五花肉”和一个猪头。雷晓飞要付他猪头的钱时,赵屠夫坚决不要,他说:这东西本来就是不用钱的,他不过是顺便帮手带回来而已。雷晓飞无奈,也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