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广场中心有两人正在拼斗,旁边的人则在凝神观战,宋青书见不是自己武当派的人,就悠闲的看着,观摩他们的招式,不时的思考一下。九阳真经本就有融合天下武学的精粹,宋青书自学成之后也发现对于以前的武学招式似乎更加熟练于心,运用的时候也是水到渠成。在出谷之后与人交手之时,也很容易能模仿到对方的招式,所以先前在学习韦一笑的轻功之时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成。

两边的高手一个接一个的上阵,倒是让宋青书大饱眼福,长了见识。天下武学繁多,各有优势,只可惜现今武林拘于门派之见,敝帚自珍,这样下去以后中原武林只会渐渐的没落了。

待到一个身材矮小、满脸精悍之色的中年男子入场时,宋青书悠闲的姿态才有了改变,起身注意向下面看去,这人正是武当派的四侠张松溪。他的对手是个身材魁伟的秃顶老者,长眉胜雪,鼻子仿若鹰嘴一般钩曲。从底下人的叫声中才知道,原来这人竟是张无忌的外公白眉鹰王殷天正。

这两人一上来就比拼内力,头顶冒出丝丝热气,高手以真力决胜,危险无比,失败的一方往往有性命之忧,宋青书虽知道一些情节,但还是忍不住担忧的看着。就见场中的两人犹似两尊石像一般,连头发和衣角也无丝毫飘拂。

这时宋青书猛然感应到什么,视线移向六大派弟子之中,就见里面一个熟悉的身影,不正是张无忌。此时的张无忌注意力全在场中,明教的状况很不好,杨逍、韦一笑等人全身动弹不得,其他明教高手也是非死即伤,除了殷天正之外,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上场的高手。

可以说,此时的明教几乎已经进入了绝境,张无忌出场,正是时候。就这一会儿功夫,殷天正与张松溪的比试已经以张松溪略逊一筹为结局。之后莫声谷出场,依然败北,待到宋远桥出场的时候,殷天正已经是没有余力再战了,就算是勉强上场,只怕胜算也不大。

六大门派的人自然也是看出来了,纷纷叫嚷起来,要把魔教的弟子杀光,一个不留。宋青书对这些人实在是鄙视,正邪之分从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难道打着正派的名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人吗?对于这些人,宋青书实在是不能理解,也不敢苟同。

这次六大派发号施令之人乃是少林寺的空智大师,六大门派的人纷纷叫嚷着让他下令。场中宋远桥与殷天正之战已经结束,未分胜负。此时殷天正脸颊胀红,头顶热气袅袅上升,可见内力耗尽,已是强弩之末。武当派本还有俞莲舟与殷梨亭未上场,只是他二人不想乘人之危罢了。

只是他们有君子之风,旁的伪君子却蹦出来叫嚣。不过那人估错了形势,本以为可以捡个大便宜,却没料到偷鸡不成蚀把米。殷天正虽是强弩之末,但依然把那人四肢折断摔在地上。一时间崆峒派脸上无光,过了半响,崆峒派中又出来一人,这人更是卑鄙,踢起一块石头打中殷天正的额角,顿时鲜血直流。

那人见殷天正已没有反抗之力,上前就欲致他于死地,俞莲舟上前阻拦了一会,却被那人用言语挤兑了回去。那空智大师更是发令六大派分四个方向搜索,将明教一网打尽,一个不留,甚至还要将这里彻底烧掉。

宋青书暗暗咋舌,亏得还是出家人,居然这么狠。又听着空智说要替明教弟子念往生经文,只觉的可笑,简直是无语。

明教弟子均盘膝坐起,念诵明教的经文,神态庄严虔诚,丝毫不惧。倒是让宋青书肃然起敬,更加觉得这个所谓的魔教不错,至少没有贪生怕死。

在这危急时刻,张无忌果然出场了。宋青书见他不早不迟,正好在明教绝望的时刻赶出来,暗暗称赞了一声,这个时候出来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此时的明教就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渊,而张无忌就是那突然出现的光亮,让人深深的印在心里。

张无忌很快就与人动上手了,只不过一夜的功夫,他的武功就精进了很多,宋青书先是感叹一声,随后又高兴起来,毕竟张无忌的武功越好,他的靠山也就越牢靠。

张无忌并未与六大派的人啰嗦,上来就是开打,崆峒派的人很快就被打下去了。之后又将昆仑派解决。宋青书看着张无忌在场中淡然自若,游刃有余的将那些人一一击败,内心不由的感到骄傲。

此时场中已没有人因为张无忌年少而有丝毫轻视,少林僧人又出来说着大道理质问着张无忌,让他不要多管闲事。张无忌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加上他长相俊美,见之令人心生好感。见六大门派没有继续派人上场,便把成昆化名圆真在六大派与明教之间挑拨的事情慢慢的说了出来,只可惜那成昆太过狡猾,竟然弄了个替身,死无对证之下,却反被少林寺的空性说成是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