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那句童谣一样,歙县两溪南,及不上休宁一商山,休宁最富庶的地方是商山,而商山最有钱的那些商人当中,就少不了在外专门做粮食买卖的商人。所以,并不是商山人的程三老爷原本在休宁粮商中根本排不上号,可自从加入了徽州米业行会,原本不大成气候的本地坐商抱团取暖,程三老爷的家底翻了一倍,在县城里也算一号人物了。此时此刻,见了方老爷等三人的他听说了事情原委之后,登时气得眉头倒竖。
“岂有此理,我还想着咱们休宁民风淳朴,怎会突然间这样闹了起来,原来是因为这样的恶徒作祟!你们放心,只要那些奸徒已经落网,我会立刻去见叶掌柜,请他出面去请汪小官人来说情。你们出去转告大家,官府办事向来是只抓首恶,其他胁从者不问。这样吧,你们选出一些人来,把吴大江那些人牢牢看好,其余人就先散了吧,否则当初你们强行派捐过的其他人家反过来要求官府一一严惩,那就不好办了。”
程三老爷如此明白事理,答应说和,跟着方老爷进来的两个乡民顿时如释重负,连忙谢了又谢。而临走时,方老爷瞅了一眼程三老爷背后那花梨木大屏风,不由得和程三老爷交换了一个眼色。不论怎么说,一场泼天的乱子竟然能够这样消弭下去,他们也着实能松一口气了。
其他人一走,程三老爷连忙亲自来到屏风后头,满脸堆笑将一位年轻人给请了出来,待人坐下就恭维道:“到底是叶掌柜心有成算,发现不对就立刻请了方老爷主动出面去出银子,这才得以掌握那群棍徒的一举一动。倒是那些恶棍突然因为分赃内讧,也实在来得及时。”
叶青龙自己也不知道募捐箱是怎么被劫的,又是被弄去了哪儿,但汪孚林身边的李二龙给他捎带了一个口信,他自然不吝惜让程三老爷吃颗定心丸,当下就故作高深莫测地说:“你放心,你之前出的那二百两银子,不会让你白出的,到时候总要籍没这几家恶棍家里赔补。就算没追回来,到时候小官人也会用其他方式补偿你。”
程三老爷哪里就真的在乎那二百两银子,但叶青龙如此表态,他自然就觉得受到了重视,当下少不得给叶青龙又奉上了好些高帽子。然而,叶大掌柜因为汪孚林的归来,早已不再像平时那样容易飘飘然了,却还是谨慎地交待程三老爷去联络休宁城内的其他粮商,自己则准备去代表汪孚林拜访一下各家头面人物。两人谁也没指望那位最能名正言顺收拾残局的陈县尊,毕竟,一把锁就锁住没法动弹,甚至都没人去救的县尊,实在不值得期待!
第六三九章 横祸和救星
婺源县西北九十里,距离官道约有半里地的一座偏僻小树林中,地上横七竖八躺倒了三四个汉子,还有一个年纪不到三十身穿官服的年轻人正背靠一棵树坐在那儿。五花大绑的他似乎被人当头泼过水,此时仍有一颗颗水珠从官帽以及发髻上滴滴滚落,脸上更是还水渍宛然。然而,更加险恶的是,他看到自己面前站着五六个手持钢刀的蒙面汉子,此时此刻分明是不怀好意,之所以刚刚泼醒了他,怕也是想要故意羞辱。
吴琯怎么都没想到,不过是因为官道上暂时被一车翻了的货物堵住了,而随从的一个民壮提议在旁边一个茶摊上少许歇一歇脚,喝口热茶,他就会落到眼下这种最最凶险的田地。之前被关在山洞中那三天,他就意识到,不论是官道上那翻车事件,还是茶摊上他喝了几口热茶便失去了知觉,全都是圈套。
可笑他治理婺源四年,百姓都称道他是公正廉明的强项令,他居然就当真了。要是真的沦落到在自己的治下却遭此横祸,那简直是最大的笑话!
“在婺源地面上暗害本县,你们就没想过如此做的后果?”
“吴县尊,要是平时,给大家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可城里那帮人本来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接下来婺源就要大乱,徽州府也要大乱,你这个县令死了虽说是不得了的大事,可放在那泼天大乱面前,也就算不得什么了。谁让你上任之后就一天到晚微服私访,得罪了多少人,断了多少人的财路!死到临头,你还摆什么县太爷的臭架子?”
尽管吴琯猜到这些都是亡命之徒,可真的面临生死关头,他还是竭尽全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尽量想要拖延时间。眼见得一个手持钢刀的蒙面人直接朝自己走了上来,他突然开口问道:“既然你们这么想要我死,可敢报上姓名?”
“怎么,还想在阎王爷那儿告我们一状不成?别做梦了,咱们可不是那些刚出道的雏儿,你就做个糊涂鬼吧!”
眼见一把钢刀当头落下,吴琯长叹一声,本能地闭上了眼睛。然而,预期的利刃加颈却没有来临,他反而只听得一声惨呼,紧跟着就是一阵乱七八糟的嚷嚷,还有刀剑碰撞的声音。他连忙睁开眼睛,却发现这些持刀蒙面人已经和另一伙人厮杀了起来。而就在自己身侧,刚刚要杀自己的那个蒙面人则是钢刀落地,手腕上扎着一把飞刀,而仿佛是现世报似的,一把钢刀正架在此人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