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但是,与牛羊肉的产出相比,简直是天堂与地狱的关系,所以牧民们在上交了农业税之后,还有一些节余,尤其是红薯、土豆和玉米等杂粮,岭北省府用银子从牧民手中购买了一些多余的粮食,作为军粮,还给洪承畴送来了一些,作为种子。

收到史可法送过来的种子,洪承畴算是铁了心了,开春过后,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让贝东城正常运转起来。

岭北粮食丰收的讯息,也传到京师,迅速在京师传播开了,《明报》及时对岭北的情况作了简介,并配上报馆根据想想画出的图片。

在《明报》的第四版“杂谈”中,署名“玉婉心”的作者,在报纸上呼吁:岭北省位于极北的苦寒之地,又远离京师,现在正是异族归化的关键时机,希望国民能为异族的归化,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署名“一文小钱”的作者,从岭北看出商机,他认为,现在岭北的物价和人力成本都很低,正是赚钱的最佳时机,建议大明的工商业主去岭北省开商立埠。

《明报》连续发文刊登岭北省的事,惊动了太原商人李坎。

在晋商林立的太原府,李坎家还排不上号,至少不在三甲之列,所以他不断扩展商业领域,关外回归大明之后,李家开始涉足皮货生意。

李家的虽然财产不断增长,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李坎最近遇上了一件令他发愁的事。

他已经五十多岁,按理说应该逐渐退居幕后,让自己的儿子挑起重担,李坎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李杰,是她的大老婆所生,是嫡子,做生意四平八稳,无论从身份还是经营方式来说,都是不错的继承人。

但李坎更喜欢次子李昂,李昂是庶子,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但李昂比较大胆,他的经营理念,更接近年轻时的李坎。

如果要守业,李坎应该选择李杰继承家族的商号,如果要继续扩大李家的商号,就应该选择李昂,虽然他只是庶子。

看到关外的商机,李坎有意考较李昂,就给了他五百两银子,让他独自去闯关外,收购一些便宜的皮毛。

李昂欣然接受父亲交代的任务,他带着三名侍从兼侍卫,乘坐一辆大型马车,从太原出发了,去岭北省之前,想到空车出行,实在是浪费,于是采购了一些日用品,几乎载满了这辆马车。

李昂创造了历史——他是第一个去岭北省的大明商人。

四人乘着马车,一路北行,终于抵达岭北省首府赤塔,赤塔只有一家客栈——伊人客栈,李昂一行就在伊人客栈落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