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吁城去白古城的四百里平原,沿途没有东吁的军队,明军无仗可打,但行军的速度并不快。
沿途的各个城池,军队和文官都随他隆去了白古,但百姓们并没有逃亡,离开自己的土地,他们就是乞丐,白古城的权贵们,绝不会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分给这些逃难的百姓。
城中处于权力真空状态,百姓就是各种势力的肥肉,杀人、放火、抢劫、强暴等刑事案件层出不穷,但所有的施暴者,都不受律法的约束,百姓叫苦不迭,无论是汉人,还是孟人、缅人,都是受害者。
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百姓这才想到律法,想到官府,期望得到保护。
但东吁的官员,此刻正在白古城的酒馆茶肆青楼喝酒品茶赏花,哪里顾得上百姓的死活?
对百姓来说,在最需要的时刻,明军充当了救世主。
林呈祥在沿途的城池里,设计了临时的军政府,由当地的汉人担任主官。
这里曾经是孟人建立的白古王朝的统治区,东吁王朝兴起以后,灭了白古王朝,但居民依然是孟人居多,汉人却是少数,因此,不少孟人都进入当地的军政府,沐启元还在良礼彬驻扎了一个团的士兵,以维持当地的治安。
在明军的全面干涉下,不法分子被捕杀,社会治安大大好转,不过明军的行军速度却慢了下来,本来从东吁到白古,不过七八天的时间,为了在各个城池建立军政府,一共拖了二十多天,当他们到达白古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了。
白古城位于塔马湾西岸,北面是白古河,如果白古河直通向南方,注入大海,就会从白古城的西面越过,但白古河很是奇怪地在此向东拐了一个弯,再回到西边,注入大海,恰好从白古城的北面、东面、南面流过,把白古城围了大半圈。
明军的七万余大军,隔着白古河在城北与东吁军对峙。
白古城内,他隆接管了吉伦海五万大军的指挥权,加上沿途收拢和从南方各地赶来的军队,城内共集中近十万士兵。
东吁的所有军队,全部在白古城,他隆能控制的,也只有这一座城池了。
沐启元没有着急攻城,白古城附近水网发达,不适合大军作战,稍有闪失,这些河流可能就是明军的葬身之所。
他隆并没有龟缩在城内,因为有十万大军,他在白古河沿岸布下重兵,明军要想过河,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