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而这时高原也确实非常生气,因为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拿大帽子压人,淳于钟秀也未免太有些自以为事了,因此高原的眉尖一挑,道:“淳于小姐,刚才小姐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天下百姓,难道说只有听从小姐之言,才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不尊小姐之言,就是不顾天下苍生,试问小姐凭什么以为,自己可以代表天下呢?”

淳于钟秀的脸也一下子涨得通红,也没有想到高原的词锋会这么尖锐,不过她从十余岁起,就跟着淳于博游历天下,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立刻道:“钟秀当然不敢代表天下,但就事论事,秦国统一天下大势,大人刚才也是承认的。”

高原摇了摇头,道:“第一,我从来没有承认,秦国就一定能够统一天下,只能说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大,但其他各国,也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只是比秦国小,因此其他各国没有道理无条件的投降秦国。这不是为不为了百姓的事情。小姐为什么不劝秦王,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投降其他国家呢?不是一样吗?”

淳于钟秀道:“大人刚才明明承认,秦王的才智远胜于六国之君,只有贤明之君才能为天下之主,那有贤明之君投降昏庸之君的道理。”

高原道:“人都是会变的,现在的秦王政是贤眀之君不错,但谁能保证,他以后也还是贤明之君,纣王未成天孑之前,也是贤名素著,而贤如周公,也有恐拒流言之日,如果当时身死,那么事非功过,又该怎样评说。”

淳于钟秀虽然觉得高原的分辩是在强词夺理,但自己却偏偏找不到反驳他的语言,因为高原说的并不是事实,而只是局势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淳于钟秀当然无法证明,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高原接着又道:“而且就算统一天下,也并不表示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因为现在一国不好,百姓还可以另投他国,而天下一统之后,如果遇到一个无道之君,视百姓为鱼肉,百姓又何处投奔,只能任由庸君欺压,未必好过现在各国分据,淳于小姐总不会认为,所有国君都是聪颖贤明的吧。”

淳于钟秀张了张嘴,但还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时淳于博道:“那么大人以为,天下如何才能太平呢?”

高原道:“天下太平,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不能一概而论,先生和小姐有你们的想法,而我有我的想法,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毎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至于事非功过,只能让历史来评说吧。”

淳于博沉吟了半晌,终于点了点头,笑道:“大人的见识确实与众不同,而且言辞锋利,在下确实受教了,这一次是我们父女鲁莽,还请大人见谅。”

对方已经认输了,高原也不能不依不饶,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其实是在狡辩,因此也忙道:“不敢。”

淳于博起身,道:“既然是这样,在下父女就向大人告辞,以后有机会,再向大人请教,钟秀,我们走吧。”

淳于钟秀也起身,狠狠得瞪了高原一眼,这才转身跟着父亲一起离开。

第90章 秦国廷议(一)

大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己经给咸阳城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妆,屋顶、街道,全部都罩上了一层棉絮般的雪,廊沿下、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整个咸阳城都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