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这首歌的名字叫《无衣》,是《诗经·秦风》的一首,表现秦国士兵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歌中的“同袍、同泽、同裳”的意思,一是士兵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同伴穿,表现战友之间的友爱之情;另一个意思是指大家都穿着同样的军服,反映士兵之间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情绪。因此后世也用“袍泽”这个词来代指战友。

秦国尚武,而且民风比较淳朴,这首《无衣》在秦国的流传很广,在重大的庆典、仪式中,都会由士兵齐唱,以显示秦国的军威。

而随着雄壮慷慨的歌声,黑衣黑甲的秦军各持武器,或步行,或骑马,或御战车、排列着整齐的队伍,向邯郸开来,长长的队伍,几乎看不到尽头。等人马到达邯郸城前时,立刻左右分开,列阵以持,一时枪戟林立,耀眼夺目,旌旗飞扬,遮天蔽日。

这时只见在两列黑甲骑兵的左右护持下,一辆用四匹黑色骏马所拉的高车,缓缓的驶近。这辆马车要比一般的战车高大宽阔,顶上架有圆盘形的麾盖,挂着黑色绣金丝龙纹幔帐,车壁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回纹装饰,青铜兽首,可以说是尽极华丽之能。

王剪在头天晚上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今天一早,秦王政就会到达邯郸城,因此在一清早就带领着秦军的主要将领出城,站在大道边等着迎接秦王政一行。一见秦王政的车辆到了,王剪立刻上前两步,右手握拳捶胸,身形微躬,道:“臣王剪参见大王,祝大王万寿无疆。”

在王剪的身后,其他的秦军将领也都一起向秦王政施礼,道:“臣等祝大王万寿无疆。”

在车上端坐的,正是秦王政,见王剪带领众将向自己施礼,也长身而起,伸手虚抬,道:“各位爱卿,免礼。”

王剪和众将站直了身体,为秦王政御车的内待赵高赶忙从御者的位置上下来,搬过一张矮凳,放在马车的侧边,然后双手搀扶着秦王政下车。

只见秦王政头带冕旒金冠,珞璎垂挂,身穿黑色绣金纹龙袍,一直拖到地面,遮住鞋履,腰系牛皮玉带,佩四尺长剑,从马车上下来。

秦王政本来就生得身材十分高大,有八尺五寸,这时头带王冠,足登鞋履,更是显得身姿雄伟,器宇轩昂,气势威严,令人望之生愄。

而在秦王政的马车后,丞相王绾、长史李斯、国尉尉缭、廷尉蒙毅也都依次下车,来到秦王政的身边。这四名大臣,也是目地秦国最重要的四位文官,其中蒙毅最年轻,刚刚出任廷尉,而过去的廷尉李斯,则改任长史。

秦王政背负着双手,抬头看了高大雄伟的邯郸城墙,发出一阵得意的大笑声,指着城墙道:“二十二年以前,寡人就是从这里离开赵国,那时寡人才是一个十岁的幼儿,今日再临邯郸,城墙依旧,但却已物是人非,就是寡人当年,也不曽想到有今日啊。”

第157章 架临邯郸(二)

听秦王政说完,四名大臣不约而同的都叹了一口气,只是李斯和蒙毅的叹气很轻,轻微得只有自已才能听见,而王绾和尉缭的叹息却非常沉重,沉重令秦王政的身体也不甶自主的颤了一颤。

秦王政回头看了两人一眼,尽量平静的语气道:“王卿、尉卿,两年之间,我大秦平灭韩赵国,寡人今番重临邯郸,故地重游,仍是可喜可贺之事,你们又为何叹息。”

王绾低下头去,没有回答,而尉缭却上前一步,道:“大王问起,臣不得不如守回禀。大王昔日受辱于赵国,如今赵国亡灭,大王巡临赵国,以洗当日之辱,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而这一战我秦国也是劳民伤财,损兵拆将,正是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时,大王却要劳动朝廷百官,共巡邯郸,一应文书来往、驿馆通讯都有诸多不便,因此大王实在不宜远巡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