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蔺文淸起身离开,不一会儿,带来了一人,见了高原之后,那人拜伏于地,道:“刘弘参见主公。”

高原点了点头,道:“起来吧,不必客气。”

刘弘起身,高原见他大约三十四五岁的年级,面色微黑,颇有几分风霜之色,高原道:“刘弘,你在齐国住过很快的时间了吧。”

刘弘道:“回禀主公,小人在五年以前接手家族在齐国的生意,每年都会到齐国去一趟,而每一趟在齐国居住短则两月,多则四五月。”

高原道:“听说你在齐国结交过不少人,而且对齐国的情况十分了解。”

刘弘道:“回禀主公,小人在齐国确实结交了不少人,不过主要是商家,齐国的官员到是也结识了几个,不过都不是要员,最大也就是下大夫。因为小人的身份低微,不可能结交最大的官员了,而对齐国的情况,小人倒是略知一二,不知主公想要知道些什么?”

高原想了一想,道:“现在田氏、端木氏、陶朱氏、管氏四家派出代表,来到代郡和我们商谈合作的事宜,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合作,才能最好的争取我们的利益。”

刘弘听了,也怔了一怔,欲言又止,高原笑道:“你有什么想法,尽说不妨,那怕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糸。”

蔺文淸也道:“刘弘,你尽管直说吧,主公不会怪罪你的。”

刘弘定了定神,才道:“主公,依小人的一点愚见,大凡商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已生产一种或几种货品,作为自己的主要商品,以为根基,如秦国的邬氏以畜牧为业,魏国的白氏以产米为业,齐国的田氏以产盐为业;而另一类不事生产,完全就是易地转运,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差价。而大凡豪商之家,多以前者为主,后者多为中小商家,能够以易地转运发展成为豪商之家的,在列国之间,大概只有陶朱氏一家,其余纵然能暴富一时,但因根基不牢,终难长久。”

高原点了点头,道:“说得不错,我们代郡应该算那一种呢?”

刘弘道:“自然是前一种,我们代郡的畜牧业兴旺,牲口、皮毛都是主要的商品,现在又有了纸和纸书,由其是后两种,只有我们代郡独有,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可以成为我们代郡特有的经商利器。”

高原笑道:“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刘弘道:“这次四家派出代表来到代郡,正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们可以和这四家协商,在齐国临淄建立我们的商铺,由我们将商品运抵齐国,然后分散销售给他们四家,同时还可以将我们代郡出产的牲口、皮毛等物一并运到齐国出售,然后利用他们四家在齐国的关系人脉,购买我们自己所需的商品,这样虽然会冒路途运送的风险,但却是由我们代郡自己主导,一切都由自己掌控。”

高原又点了点头,刘弘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虽然有纸和纸书的优势,可以吸引别国的商人到代郡来购买,可以增加代郡的税收收入,但代郡毕竟地处偏远,能够提供的商品也有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因此能够给代郡带来的收入也十分有限。

另外光是收入钱财不行,代郡还需要大量的购买其他的物资,别国的商人当然可以把代郡所需的物资运来,但别国的商人能够运来的物资还有种类毕竟有限,难以及时供应到位,而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吗,代郡就受制于人了,万一那一天,别国的商人不来了呢,代郡岂不是要断档了吗?因此无论是购是销,这个渠道必需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基于这样考虑的话,在齐国建立自己的商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现在代郡出售商品,购买物资的最大市场都是在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