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赵地已属秦国,而代郡现在和秦国还是敌对关系,因此车队必须绕道燕国,进入齐国境内。不过前几次商队行走,基本己经把这一行的道路都走熟了,也不用边走边找。
于是车队从代郡出发之后,首先一路经过上谷郡,进入燕国的地界,到达居庸塞之后,在沿易水而行,一共行走了十天,在易水与黄河的交汇口处渡过黄河北流,再转向南行,又经过了三天,在平舒县附近又渡过黄河中流,才进入到齐国境内,然后又向南行。
原来在战国时代,“河”是黄河的专称,“江”是长江的特指,而其他的河流都被称为“水”,而且由于这时黄河两岸未筑堤防,因此河道极不稳定。到了战国末期,黄河下游分成三股河道,分别流入渤海。因此车队一行要到达齐国的都城临淄,就还要再一次渡过黄河。
从离开居庸塞之后,基本就是人烟稀少的地区,但一行了七八天的时间,都平安无事,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的情况,沿路上连人影都没有看见一个。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关注过他们这一支队伍的强盗有三四支。毕竟这么大一支队伍,这么多的车辆,绝对是一笔大买卖。
好在是高原在沿路上都做了周密的安排,车辆以十辆一组,用绳索相连,分成两列行走,而士兵走在车辆的外侧,并且在大队人马的前后左右五里左右的距离,各派出了一支五十人的军队,保护大队人马的安全。而在每天宿营的时候,以车辆为廓,组成营地的屏障,并且留下了足够的守夜和巡查的人员。因此才没有让强盗靠近大队人马。
而强盗也都有眼水的,一见这支队伍守备严密,而且兵强马壮,别的不说,单是看护卫的全是骑军,而且都是全副盔甲,一看就知道不是好惹的,虽然知道这一笔买卖大有油水,但也不敢轻易的遭惹他们。有二支强盗还有些不信邪,曾经试过想从侧翼的护卫队伍和大队之间的空隙穿插而过,但却被军队拦住,并且向强盗发出了严厉的警告,才悻悻而退。
发生这样的事情,高原当然知道,但为了不让蔺文清等人担心害怕,因此也并没有告诉她们。
燕齐两国基本是以这三股黄河河道为界,双方各自沿着最靠近自已一边的黄河河段修建了长城,三股河道之间的地区,就里两国的缓冲地区。不过双方都默认中段的黄河河道为两国的国界,但在中段河道北边时,沿河还有一些燕国设置在这里的烽火台,而在黄河南岸,却没有一座齐国的烽火台。而且过了黄河的中段河道之后,一连走了两天,竟然没有发现一个齐国士兵。
众人也大为不解,虽然说这一段地区是双方默认的缓冲区,但过了黄河的中段河道之后,就是齐国的境内了,就算不在这里驻守大军,但修几座烽火台,建立几个哨所,还是完全应该的,如果燕国要出兵进攻齐国的话,可以十分轻易的就通过这一片缓冲地带了。
一直到黄河的南段河道时,才在齐国修建的长城上,看到了齐国的士兵。不过这一段长城破破烂烂,十分陈旧,还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大缺口,看样孑少说也有三四十年没有进行维修了。而在长城上守卫的齐国士兵也是稀稀拉拉,每隔十余步才有一名士兵守卫。而且有人背靠着城垛口,有人面对着城垛,还有的干脆坐在城垛口上,千姿百怪,什么形象都有。
凌风看得直吐舌头,道:“这就是齐国的军队吗?实在是太差劲了,就咱们这几百人,就可以冲破这个关口了。”
高原也道:“听说齐国有四十年未经兵事,守备松弛,军力荒费,看来一点都不假啊。要不是这四十年来中原各国忙着和秦国相争,恐怕齐国早就己经亡国了。”
边走边话,一行车队己经来到了关口前,这时吊桥放下,关门打开,有一队士兵从城里出来,为首的一名军官道:“你们是那里来的车队人马?”
凌风催马上前几步,道:“我们是代郡来的使臣,应齐王之邀,出使齐国,队伍里面还有我们代郡来得商队。”
军官听了,赶忙道:“原来是代郡的使团,快请进关吧。我去报告将军。”说着,他回头一招手,士兵们向左右分开,将大门给让了出来。然后自己一溜烟的跑进了关城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