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页

秦军不敢乱动,但蕃勇军可不在乎,左右两路的军队都可以轮流后撤出一段距离,然后下马休息,吃饭喝水,并且将战马的缰绳鞍辔解下,让战马在河岸边啃草,而士兵们或坐或卧,到是十分放松,也让秦军羡慕不已。

而就在双方的对持中,时间渐渐的流失,河面的战斗基本结束,剩余的秦军己经没有能力再次渡河,也就是说,黄河南岸的这五千秦军己经成了一支孤军,不可能再得到任何的支援了。

秦军也终于明白,敌军根本就不会主动来进攻自己,而是打算把自己耗死在河岸边。明白了这一点之后,秦军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待毙,因此也派出五百军队,杀出阵列,试探着向蕃勇军发动进攻,看一看蕃勇军怎样应对。

见秦军杀出了阵列,蕃勇军可就不客气了,立刻分派出三个百人队,分从三个方向杀出,一轮冲杀,顿时将秦军杀得大乱,结果还不到十分钟,这场战斗就己经结束了,五百秦军,逃回到秦军阵列中去的还不到一百人。

而见到对方的骑军如此厉害,秦军也大为震惊,这才知道,一旦失去了阵列的掩护,双方拉开了打,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方的对手,因此明知这样耗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但也还是不敢再向对方主动进攻。当然秦军也觉得多耗一点时间,说不定会有转机,而且到了天黑以后,也许能够趁黑想一点办法摆脱代军。

但结果却让秦军大失所望,因为到了晚上,蕃勇军在四周点燃了十几个火堆,虽然不说是照得亮如白昼,但秦军敢靠摸黑来摆脱代军,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双方耗了一夜,代军可以轮流休息睡觉,而秦军只能熬夜,虽然秦军也能轮换休息,但构成圆阵的人数占到七成以上,能够轮换的士兵极少。而且携带的干粮都吃完了,因此到了天亮的时候,秦军又累又饿又困,已经不堪一击了。

这时代军才派出一个人,向秦军喊话,要求秦军投降,但秦军不理。后来每隔一个时辰,代军就派人去向秦军喊话,要求秦军投降。一连三次,到了中午的时候,秦军终于抗不住了,只好放下武器,向代军投降。结果代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这五千余秦军全部俘虏了。

而这一天秦军向荥口强攻了一天,阵亡了七千余秦兵,但也并没有取得多少战果,而到了晚上,王剪得知杨端和渡河惨败之后,阵亡达两万余人,也不禁大吃了一惊,想不到渡河不成,还败得如此之惨,第二天自然不敢再向荥口进攻,只好退守到营地中,和荥口对持。

战斗进到这个时候,秦军己经共计阵亡了六万余人,而荥口、大梁依旧固若金汤,令秦军觉得无懈可击,现在渡河夹击大梁的策略也彻底失败,因此王剪也觉得束手无策,只好选择和对手拼消耗,看谁耗得过谁。

第395章 撤军之议(一)

淸晨的太阳升起到树梢枝头,整个咸阳城都浴上了一层金黄的光芒。树枝上的叶片己然雕落了大半,而瓦片上的晚霜也早已融化,萧瑟的秋风带出了寒冷的气息,预示着隆冬将来临。

而咸阳大街上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一辆辆装得满满的马车驶出了城门,马蹄激踏在青石地面,车轴发出“吱吱”的声响,扬起弥曼的尘土,最终都消失在远方。一些年龄大的老人见了,都知道这是给前线运用的粮草物资。而开始从咸阳发运物资,也表明在前线设立的补济点己经全部消耗完毕,这么看来,前线的战事进行的并不顺利。

这时在咸阳的秦王宫里,文武大臣早已济集一堂,因为随秦军出征的国尉尉缭和水令郑国己经回到了咸阳,并且带回来了前线的详细奏报,尽管两人大部份的时间都留在南阳,而不是身在第一线,但对前线的战事基本都了解,因此也要接受秦王政和秦国群臣的询问。

只听郑国道:“大王,现在己经进入十月,臣到黄河边亲自堪察过,河水己经退水近半,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我秦军攻占了荥口,也无法再引黄河水灌淹大梁,只能等到来年三月,水涨以后,才能行水攻之事。”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尉卿,现在前线的战事如何,到了来年三月,我们是否能够攻下荥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