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就在这时,有士兵进来向袁选通报,原来是秦军杀出了井陉大寨,向代军挑战。

袁选的心中一动,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秦军还敢主动来向代军挑战,不过如果自己能够击败这一支挑战的秦军,取得一场大胜,也许就能够打消高原的疑虑和犹豫,从而下定决心向井陉发动进攻。因此袁选立刻下令,调军出击,迎战秦军。

随着袁选下令,代军的大营中立刻就开始了紧急的调度。本来从鸿上塞分兵进击的时候,袁选带领的军队约有六万人,但在沿途留下了一部份守卫沿线的兵力,因此现在袁选大营中的兵力约为五万五千余人,而为了能够击败秦军,取得一场大胜,袁选出动三万六千多的兵力,而其中的正式军队达到了两万二余人,骑军约为八千。在袁选看来,这样的兵力出战,足以取得一场全面的胜利了。

而等袁选率军出营之后,秦军也己经赶到了代军大营的对面,双方大约相隔着四百步的距离列阵,而从秦军的规模来看,兵力大约在三万五千到四万之间,其中似乎还有相当数量的战车,约在三百辆左右,但骑军的数量并不多,估计不超过五千人。于是袁选的信心更足,认为取胜己是胜券在握了。

当然,袁选并不是盲目的自信,因为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代军在骑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虽然秦军有相当数量的战车,但这几年以来的战斗结果已经证朋,现在战车已经落后于使用了新式骑俱的骑军,因此代军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这也是袁选的信心来源所在。

双方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因此很快就列好了阵式,代军仍然列出惯用的阵式,将骑军分列在两翼,步兵居中,袁选在后阵的一辆高车上坐镇指挥。

而秦军的阵形却十分奇怪,虽然秦军也是将骑军分列在左右,但在中路却是将战车列在前列,到是很有些像是要打一场复古的车战。

袁选也不仅大为诧意,秦军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想用战车来冲击代军的中路吗?虽然代军将骑军放在左右两翼,但在开战之前,将一部份骑军调到中路来,是完全做得到的。

不过袁选想了一想,还是决定首先并不从中路发动进攻,而且出动骑军,攻击秦军的两翼,因为骑军是代军优势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把握的兵种,如果骑军能够顺利的击败秦军两翼的骑军,那么代军再从中路发动攻击,就可以一举击败秦军了。

想好了战术之后,袁选立刻下令,命令左右两翼各出动三千骑军,向秦军发动攻击,但各留下一千骑兵,以防秦军从中路用战车向代军发动进攻,用步兵来抵挡战车,和找死没什么两样,因此袁选也不得不留一手。

随着袁选的命令传下,左右两翼的代军骑军立刻催动战马,从左右两翼向秦军奔驰而去。一时间马蹄起落,两支代军的骑军就像两道长龙,杀向秦军。

但代军的骑军出击之后,秦军的骑军却仍然按兵不动,并没有杀出阵列,迎战代军的骑军。

而袁选在战车上看到,也不禁大为不解,因为骑兵优于步军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战马快速奔驰所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一匹战马完全冲起来之后,五六名步兵都未必挡得住,而一旦骑军失去了冲击的优势,和步兵进行短兵接战,那就占不了多大的优势了。从上一战的情况来看,秦军的骑军也全部换上了新式马俱,并且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没有道理不让骑军立刻出击,也完全冲起来迎战代军。

不过现在两翼的骑军已经冲出去了,自然是不可能再收回来,而且袁选也不打算将骑军收回来,他也懒得去管秦军的反应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正骑军冲上去之后,就可以知道结果了,当然,袁选也相信,无论秦军有怎样的应对方式,都不可能抵挡得住代军骑军的冲击。

四百余步的距离,在战马的快速奔驰下,只不过是一二分钟的时间而已,就在袁选思考的时候,代军的骑军己经奔驰过了差不多三百步的距离,而这时秦军的骑军还是按兵不动,因此代军的骑军也开始变化阵形,由箭头形变成平头形。

这也是骑军的常用战术,如果是在遭遇战,运动战,骑军通常会使用箭头形,保证进攻的锐利,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凿穿对方的阵列,冲乱对方;而面对静止不动,全力防守的敌人时,就会排成平头形,将攻击面尽可能的扩大,给敌人的防线造成全面大范围的打击,使敌人的防守力分散,无法集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