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听完了蒙恬的解释之后,韩腾也颇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也不由得佩服蒙恬,年龄虽然不大,但确实不愧是秦国轻年一代的将材。

而在战场上,秦军增援的一万秦军的动向最为明显,在大营中坐镇指挥的姜桓武、赵轩自然也都看得十分清楚。

这时姜桓武己经收到了通报,知道高原己经派出军队,分别进攻两侧的秦军,这样一来,大营两侧的威胁也大大的降低,可以全力集中兵力,应对正面的秦军主力。

现在代军在战场也只投入了一万军队,另外在外围阵地上,还留有约三千多军队驻守,而在大营中的兵力仍然还有近四万人,其中还包括有九千余骑军,论兵力自然是足够的。另外尽管现在战场呈僵持的局面,但秦军先期投入到战场的三百余辆战车,有超过一半被大火烧毁,其中包括有一辆临冲吕公车,而其余的战车或者是因为车轮被破坏,乘员下车作战,以及其他的原因,停留在战场上不动,只有二十余辆战车极时的脱离战场,退回到秦军的大阵,而临冲吕公车也只有一辆顺利的逃了回去。因此秦军的战车己经被代军彻底的挫败,这也是代军最大的胜利。

而现在姜桓武和赵轩只等着高原从秦军的背后发动进攻,然后就可以全线出击,和高原一起前后夹击秦军。但就在这时,秦军向战场派出了增援的兵力,而代军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姜桓武也立刻调派了一万军队,也投入到战场中。

这时双方先期投入战场的一万军队,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的战斗之后,都已经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阵亡加上受伤退出战斗的士兵都超过了三千人,而剩下的士兵也都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双方的援军来得确时十分极时,这两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将前期的军队替换下来,立刻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代军的士兵退回到大营中,姜桓武也下令让他们赶紧休息,喝水吃东西,受伤的士兵赶紧包扎治疗,武器盔甲损坏丢失的,也马上重新领取,等着接下来继续战斗。

而秦军的军队撤下来之后,并未退回到大阵中去,而是在李信的指挥下,只退到距离战场二百余步远的地方休息恢复,李信也将自己的旗号前移,一直推进到离代军阵只有三百多步远的地方。尽管这里己在代军远程武器的打击范围内,但这时秦军也顾不得那些了。

但秦军的反常表现,立刻就引起了姜桓武的注意力,同时他也注意到,秦军的主阵也在调整兵力布置,大部份的战车都已经转移到了后方,在阵前留下的并不多。

看到秦军的阵中发生这些变化,姜桓武立刻就明白,显然秦军己经将重心放在后面,而在战场增加兵力,只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战场的局势稳住,因此秦军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了,就是先全力击败代军的援军,然后再进攻代军的大营。

姜桓武并不是死板僵化的人,当然也明白兵随势变的道理,既然秦军己经做出了调整变化,代军也就不能还僵硬的尊守原来的计划,等着高原从秦军背后发动进攻之后,再全面出击。而是现在就必须给战场上的秦军施加更大的压力,让秦军不能全力的去应付高原的增援人马。

第586章 攻与防(五)

于是姜桓武立刻下令,命武安军团的劲勇军出击,加入战场。

劲勇军是一支步骑混编的军队,尽管所属的骑军都是轻骑军,但由于这时双方已经全面交战,秦军并没有组成严密防守阵形,因此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中,轻骑军的冲击力,还是可以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的。而且骑军也不是单独作战,而是步骑配合协同作战,完全不用再担心发生上一次的情况。

果然这支军队投入到战场之后,立刻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战马在战场上纵横奔驰,马背上的战士或是挥枪速刺,或是举刀猛砍,十分凶猛,而因为秦军根本就没有做好应对骑军的准备,再加上对代军的骑军多少也怵着一头,因此顿时被代军骑军杀得纷纷倒地身亡,代军的步军也随着骑军的后面一起杀入,扩大战果。而战场上的局势也立刻倒向了代军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