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灵寿位于滹沱河北岸,不仅可以给灵寿増加了一道天然的防线,而且还是一条交通便利的水道,因为滹沱河是黄河的支流,而黄河在这个时代,下流分成三股河道,可以连通齐燕两国,对于物资运需,商贸来往十分有利,由其是高原一向重视商业发展,因此如果在灵寿建都,有一条便利的水路交通,对推动商贸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中山国的灭亡毕竟己经有六十多年的时间,灵寿虽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但在城防建设,城内布局等方面,和以前中山国的都城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想要作为高原的新都城,还需要进行一番工程建设和规代,由其是高原称王建国的势头己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只是早晚而已,那么灵寿也要按照真正都城的标准来建设,首先是要加固城墙,加强城防,这也是一个都城最基本的条件,其次就是要在灵寿城中修建正式的王城宫殿,不能再像代郡这么寒酸了。

高原对此到也没有太多的异议,毕竟现在自己的势力确实不小了,既然要正式的称王建国,那么也就应该有一个国家的样子,必要的建设,像王城宫殿也是应该的,只是高原要求三人,一切尽力从简,规模适当,量力而行,不能太过于浪费了。

于是众人最终决定,由申慎先到灵寿去考察一番,然后决定怎么进行建设。

第636章 密议

进入九月之后,天气渐渐的转凉,而且己经快到秋收的时节,在往常的这个时候,在咸阳郊外的田间地头,都会长满低垂的禾穗,而且满是辛勤劳作的农夫,就连军队也会轮流放假,让士兵有空回家去帮助家人参加秋收。

但今年的这个时候,虽然在田间忙碌的农夫依旧众多,但有细心的人见到,就会发现,在田间劳作的,竟有大半都是女孑或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十来岁的幼儿。因为这两三年以来的战争之中,秦国阵亡了三十五万余士兵,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男子,尽管秦国的人口众多,但这样重大的损失,还是有些吃不消。

而且这一次进攻代燕之战,秦军大败,损失人马近二十万,秦国还要在边境和赵魏韩等地驻守大量的军队,以防代齐楚等国乘虚进攻秦国,或是赵魏韩等国的世族发动叛乱,因此今年秦国不仅没有放士兵回家参加秋收,反而还征集了大量的新兵,驻守边境和各地。咸阳周边的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都被征集一空了。

但男子虽然都被征集入征,或是在战场上阵亡,但田地依然还是要耕种的,因此在田间辛苦劳动的,大部份都是女孑老人幼儿。这种情况,只有在二十余年以前的长平之战以后,才曾经出现过。不过那时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的百姓虽然辛苦,但心气还很高,而这一次秦国却是大败而归,在秦国上下都弥散着一种失落的感觉,甚至一度人心惶惶,恐怕代齐楚等国的军队杀进咸阳。

秦军大败之后,秦王政连续下达了几道命令,首先赦免了秦军众将的战败之罪,而对阵亡的士兵也给予厚恤,同时又大幅减免征招入伍士兵家庭的税赋,而被赦免罪行的将士们也对秦王政感恩戴德,十分用心的守卫边境,不敢有半点怠慢。再加上代齐楚等国并没有进攻秦国的意图,因此这几项措施,使秦国很快稳定下来,没有发生什么动乱,也让秦国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虽然秦王政赦免了秦军众将的战败死罪,但必要的处罚当年是免不了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被降职的处罚,本来在这一战之前,秦国有一位上将军王剪,三位大将军蒙武、杨端和、韩腾,而王剪阵亡,三位大将军中,除了蒙武免于降职以外,杨端和、韩腾都被削去了大将军的职位。

这是因为韩腾是进攻鸿上塞的秦军主将,杨端和是进攻蓟京的王剪的副将,两路人马都遭到大败,两人自然是有责任的,而蒙武是驻守邯郸,付责两路接应,对败阵最多只有间接责任,另外在两路战败之后,蒙武力排众议,并主动担当责任,力主放弃井陉,退守邯郸,不仅保存了驻守井陉的十二万秦军,而且力保邯郸不失,也算是立了一功,因此才成为这一战中,少有没有降职的秦将。

而除了降职之外,秦王政还决定,凡左庶长以上爵位的将领,罚俸一年,官大夫到五大夫的将领,罚俸半年,官大夫以下所有有爵位的将士,均罚俸一个月。

虽然这一次的处罚范围很大,但秦军毕竟是打了败仗,而且秦王政也确实是手下留了情,没有追究战败死罪,因此绝大多数将士对于处罚都没有异议,并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处罚。

这时在秦国的王宫中,秦国仅存的大将军蒙武正单独面见秦王政,进行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