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页

但王贲又十分心疼,不仅仅是因为王章是他的族弟,还因为这一战就葬送了一万五千骑军,这几年以来,王贲费尽心血,一边摸索一边训练,这才组建了近三万余骑军,这一下就拆了一半,自然是令王贲肉疼不已。

而得三国军队己在陶邑聚集的消息,眼看着大战在即,于是王贲一面派人回咸阳给秦王政送信,通报突袭失败的消息,一面布置军队守卫大梁。

自从知道汉齐楚三国要组成合纵伐秦之后,秦国就己经开始着手准备以大梁为依托,抵抗合纵大军,这时秦国己经在大梁骤集了近十五万军队,同时还备集了可供三十万军队支应二年的粮草物资,可以说已经初步俱备了抵抗合纵大军的能力。

不过大梁距离齐秦边境还有一百五十多里的距离,而秦国在齐秦边境一带还有数万军队驻守,是首先面对合纵大军的兵锋。

但王贲心里十分淸楚,这几万秦军根本不可能抵挡住合纵大军的进攻,除非是自己尽起大梁的守军,赶到边境才能够与合纵大军对抗,但这样一来不仅背离了秦国制定的依托大梁,抵抗合纵大军的战略,而且也正中了高原的下怀,因为他可以从容在野外击败秦军,消灭秦军的有生力量,然后再进攻大梁。更为重要的是,王贲根本就没有信心能够在战场上击败高原。

于是王贲下令,命边境的守军全部撤回到大梁城来驻守,一来是进一步加强大梁城的守备,因为加上辺境的守军,大梁城里的军队可以超过二十万;二来也是拉长合纵大军的战线,尽管突袭陶邑的一万五千秦国骑军全军覆没了,但加上调来的军队,现在大梁城里的骑军仍然还有两万余人,而且王贲对骑军依然还相当的信心,以前汉军常用骑军来袭击秦军的补济线、运输军队,令秦军防不胜防,而现在王贲也想对高原来一个以牙还牙,让高原偿一偿防不胜防的滋味。另外争取能够打几个胜仗,提振一下秦军的士气,抵消突袭军队全军覆没的不利影响。

当然,王贲也知道,这种小打小闹虽然可以打几个胜仗,但却不可能扭转大局,因为合纵大军的兵力雄厚,仅先期的汉齐军队就有近三十万,再加上后续的军队,远不是现在大梁城里的二十万秦军所能对抗的,就算是小输几场,也无陨元气,因此王贲在准备抵抗合纵大军的同时,又赶忙写下了告急文书,送回咸阳。请求秦国加兵增援。

因此就这样,汉齐两国联军开进了秦境之后,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一路畅通如入无人之境一样,一直深入到秦国境内七八十里,而兵锋也直逼到大梁城下。

第839章 合纵出击(二)

不过秦军虽然放弃了正面和汉军交战,并且让出了大梁以东百余里的广大地区,但王贲下令,命秦军的骑军分散成以千人为单位的骑军队伍,轮流分散出击,袭击合纵大军的后勤运输队,或者是零散落单的小股军队,有时甚至还会袭击停泊的船队。

用骑军分散袭击敌军的薄弱环节,是以前汉军最常用的战术,秦军可是吃过不少苦头,因此秦军在学习骑军战术的时候,这一套也是学得最好,练得最多的一项。而且这时汉齐联军已经深入秦国境内,秦军可以说是在自家的地盘上作战,不仅熟悉地形道路,而且还在一些村庄中设置了补济点,可以让秦军长时间在外作战,不用回大梁城中修整,而且大梁以东的一带地区地势平坦,也有利于骑军作战。

在一开始的时候,秦军出击到也频频得手,连续袭击了合纵大军的几支运输队伍,还有二次攻击合纵大军的船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有的秦军甚至遇到了合纵大军的大队人马,也敢发动攻击,而等大军反应过来之后,就马上撤出战场,远远的逃窜,到是将骑军的机动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过秦军选择得袭击对象也都十分讲究,大部份都是找齐军下手,但不敢轻易的去招惹汉军。因此遭遇到秦军袭击的,基本都是汉军。

虽然连续遭遇秦军的袭击,合纵大军的损失到并不算,但高原也知道,不能轻视秦军的这种袭击战术,因为自己以前就常用的战术,虽然每一次的战果都不多,但却可以积小胜为大胜,慢慢的消磨对手的士气和斗志,而且看样子秦军还学得有模有样,颇得了一些骑军战术的精髄。而这也让高原感慨不已,中华民族果然是一个聪明的民族,这才几年的时间,秦军就己经初歩学会了骑军的战术了。

但既然是知道了秦军的战术,高原自然有应对之策,毕竟在这个时候,汉军才是骑军战术的老祖宗,而秦军只能算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孑。

其实对付这种骑军突袭的战术并不难,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行了,一是自己也同样拥有一支骑军,可以和对方的骑军抗衡;二是能够提前预警,发现来袭的骑军。当然这两个条件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只不过这两个条件,汉军都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