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再加上官府还要救济流民,这就使得郡县中的钱粮越发紧张。

官兵每到一处,那些郡县官吏虽然不敢不给钱粮,但是每次都会拖拖拉拉,而且经常来到皇甫嵩面前诉苦。

皇甫嵩其人,他为人宽宏,折节下士,门无留客,深得世人称扬。

这样的一个人,自然知晓各个郡县的难处。他并不倚仗自己的身份而强行索要钱粮,反而在军中尽量节约开支。

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他深知,为将者当体恤帐下士卒。

所以,每次行军打仗,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总是等到所有士卒吃完饭以后,才吃些残羹冷炙。

甚至有好几次,由于军中所做食物不足,皇甫嵩都没有吃到饭。

他的亲兵每次都劝说他不要如此行事,但是皇甫嵩却斥责他们道:“我虽为主将,但是行军打仗还要靠士卒们拼命。若是不能让士卒先吃饱饭,我这个主将又有何脸面吃饭?”

后来,皇甫嵩的事迹传到军中,很多士卒心中都感动不已。

自此以后,他们不但没有再浪费食物,反而自动消减了自己的饭量,保证了皇甫嵩每次都能够吃到饭。

就这样,皇甫嵩帐下士卒的耗粮,居然整整减少了三层。如此一来,官兵给各个郡县带来的负担,也大大减弱。

第二日,官兵拔寨而起,皇甫嵩等人还未抵达信都,就听到斥候来报,说黄巾军已经连夜撤兵。

这个时候,皇甫嵩才得到了详细的信都战报。

黄巾军除了攻破附近几个豪强的邬堡,抢了一些钱粮以外,根本就没有攻打信都。

他们只是每日围着信都,一边捕杀斥候、信使,一边大声呐喊。

听闻了这个消息以后,官兵中的将官,都不由纷纷破口大骂:“我等千里奔袭,倍道而行,每日都是累得人困马乏。却不想这群黄巾贼人,并未攻城,只是如此消遣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