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发布十天,他正在准备将这一份报告交上去的时候,检测数据的管理却忽然一个电话打来:“经理,火了,那些年火了!”
宣骏振奋,爬起来打开电脑,打开搜索引擎,网络上那些年好评如潮——
“看完这部小说,对于书中的一句话我是特别的感同身受: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这种成熟没一个男孩招架得住。这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
“忘记一个女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她变成文字。不过这种方法太文艺了,我认为忘记一个女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情的打飞机。男人就是这样,不喜欢流泪,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恩自己的回忆录,不过就算不是我也想为如此的青春叫声好!”
……各种各样的长评短评,虽然宣骏本人是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不过却非常有兴趣看书评,随意的点开了一篇长评——
“沈佳宜很成熟,柯景腾很幼稚,沈佳宜成绩很好,柯景腾成绩吊车尾……
两人差距很大,沈佳宜与柯景腾就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可是在有一天却相交了,而且还如此的自然。柯景腾幼稚成绩差,但是他可以为了一个女生努力的学习,从而成绩越来越好,考上大学,这是一种蛮幼稚的行为,却如此的感人。
同样我也认为有一个可以为之疯狂为之奋斗的目标真的很好。如果当初我有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我就不会考不上大学了,呃……好吧,偏了,我们话归正题,柯景腾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与沈佳宜考上同一所大学,可惜命运弄人,柯景腾考上了,而沈佳宜却发挥失常没有考上。
常常听人说,恋爱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暧昧的时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有很多感觉就消失了。这句话是沈佳宜对柯景腾说的,我也挺赞同的,可是也就是因为这个理念导致两人最终没有在一起。我们之所以铭记初恋,就是因为遗憾。那些年的伤感,让人伤中带甜。”一篇匿名发的书评引发不少人的追捧。
“顶楼主,如果我有一个沈佳宜,我也可以考上大学。”
“沈佳宜就是最好的老师!”
霎时之间,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读者,都将这怪到了自己身边没有沈佳宜。
“一群二叉,不要说你身边有一个沈佳宜,就算给你三个沈佳宜你也最多是精尽人亡,还考上的大学?”
……
我的青春从来不是一场独白!
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我人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