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朱厚熜的面色也缓和下来“袁长史,你说的是金玉良言,朕明白的。今后朕的朝廷,还少不了长史出谋划策。你与杨大哥,一文一武,都是我的心腹股肱,整个江山社稷,就都要靠你们了。”

袁宗皋听他如此一说,眼圈微红,趴在车厢里磕头道:“臣才疏学浅,何以当此大任?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能报万岁的知遇之恩。”

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正途文官,被发配到长史司这地方,注定一生再无前途。皇帝的这种表态,让他顿觉良臣得遇英主,情绪上也就有些失控。杨承祖心内暗笑:袁长史虽然人老成精,可依旧过不了名之一关,万岁使了点小手段出来,他便乖乖入了毂,从此不怕他不尽忠了。

朱厚熜又看了看杨承祖“大哥,听说你当初差点当了卫辉的锦衣百户来着?你那些老叔伯,现在有的还留在滑县,有的则到了卫辉?”

“回万岁的话,老家有书信往来,大抵是这样。大多数人留在滑县,有一些调到了卫辉。不过想来,如今的日子也不好过。”

“朕的十一王叔汝王在卫辉就藩,朕吩咐下去,大队人马进京时,到卫辉住一天,拜见一下王叔。顺带把你的那些叔伯都带进京去,既然是大哥的前辈,就不能让他们留在地方上受气。昔日汉高祖有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朕是不会让大哥有此遗憾的。到卫辉去一次,朕帮你把场面撑起来。”

第五百三十四章 功高计毒(二)

河南卫辉府,一处宏伟的宅院之前,数以千计的工人,正在忙碌的将各种建筑材料搬运过来,另一批工人则负责用这些材料搭起一间又一间的临时住房。

监工的鞭子劈啪做响,时不时的在空中呼啸着飞舞,然后重重的落在工人的身上,将人打的皮开肉绽。有身体差的,一鞭子下去,就打的趴在地上,半晌也起不来。

这些监工俱都是膀大腰圆的粗壮汉子,凶眉立目,模样凶狠无比,气势上先压住了人。再加上这是为嗣君修建行宫的活,也就是所谓的皇差,工人被打死多少都没关系,手上就格外狠辣。

那些被拉来的民夫,在这新春初至,乍暖还寒的时日里,依旧满头大汗。时不时就有工人倒在地上,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永远站不起来,只能由人搭走,准备通知家里来领失守。

卫辉上任知府参与炒粮,最后落个下落不明,封印而逃,如今的知府罗公然新上任不久,正打算接则修行宫的事,在新君面前立上一功,亲自就在行宫的工地上督阵。府内一众佐二官列于左右,将这工地当成了府衙。

成化天子十一子,汝王朱佑梈就藩于此,这位王爷性情软弱,在藩国之内的存在感接近于无。卫辉知府名义上虽然是他的属臣,实际上却可以做这位王爷的主。天子既然是来看皇叔的,那么行宫以及所需的开支,也就得从佑王身上出,像这行宫就是直接夺了佑王的一处别院,在此基础上进行翻盖,工程量倒不算太大。

但是嗣君身边随从人员近万人,即便是安排在校场一部分,贴身扈从的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么庞大的人数,总是要有足够的地方来住宿。为了修建这片行宫,让未来的天子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罗知府甚至把河防的工人全都拉到了这里干活,连带河工银子也都挪用了过来。

由于嗣君取道卫辉的消息传来不久,工期紧张,这些建筑大多是用芦席、木料搭建的临时建筑,为了保暖和美观考虑,又大量的使用了毛毡。还有一些供应护卫居住的地方,干脆就直接用毡帐。

看着这些建筑,卫辉新任推官毛伯温不由皱起了眉头,它们离的实在太近了一些。天气干燥,而这些材料也都干的要命,只要一根蜡烛,或是一盏油灯,就可能导致火烧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