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杨承祖知道,还是自己让北方的士绅地主南下这个举措,南方的海商感觉到了威胁。毕竟自己不是江南人,从乡情的角度看,支持北人的概率更高。当然他实际上既不亲南也不亲北这点没人知道,除了他自己外,没人相信他行事时从没考虑过乡亲。

薛氏虽然是他的枕边人,但是也摆脱不开乡土的束缚,话里话外,还是希望他不要过分帮着北人,让江南的海贸利益被北方人分润。他倒并没着恼,而是微笑着,在薛氏的头上一弹。

“居然跟我动起心眼来了?你说的这些我知道,那些地主士绅,也不是一来就要下海的,他们先是在陆上开些店铺,把北货运过来。再运一些南货回去卖。总要等到一切摸清了,才可能真的考虑买船,出海贸易的事。你不用替你的老乡说话,海那么大,生意是做不过来的,就算真的北人南下,难道南方人就没饭吃了?不可能的,学会宽容一点,对大家都好。”

薛氏面色发白,手指紧张的绞在一起,紧低下头,不敢与男人对视。自己这点小心眼,没能瞒过他的眼睛,作为家主,对于这种耍小聪明的,通常都非常厌烦,自己会不会因此失宠?她现在倒是真有点后悔出来说项,恨自己为什么却不过家族情面了。

杨承祖笑了笑,将她轻轻抱在怀里“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是要讲私情,徇私的。如果真的无欲无求,不徇私情,那这个人未免太可怕了一些。所以为家里出来关说,天经地义,我不会生气的,今后,还是要学聪明一点。有些话有些事,说和做之前,多动动脑子,要不然我怎么放心把浙江这么大的盘子交给你,是不是?来说说看,许氏那边,是哪位头领要招安?”

“对面……对面也没说。”薛氏心里半是感激,半又是有些惶恐,只好拼命的讨好,主动把男人的手,拉到了自己的衣服里“他们这帮人,本来行事就谨慎,再说这种招安的事,几乎就是反水。肯定是要瞒过所有人的耳目,才敢进行下去。所以啊,现在不会知道姓名,估计是要过几次之后,才能知道。他们现在只是探官府的口风,看看咱们是要赶尽杀绝,还是愿意留条活路。”

“那使者呢?可曾跟你一起来了杭州。”

“没有,人还在宁波,他是行商,过年时也有生意要做,倒是不急着走。妾身是想念恩主,所以特意过来拜年……恩主……别,现在还是白天呢。”

第八百一十四章 亲身赴岛

宁波与杭州之间往返的信使,在这之后就日益频繁起来,这种大规模招安的事,肯定不能一次谈成,海盗要试探官府,官府也要试探盗贼。两下里要谈条件,也要要好处,互相试探着,对方的底线到底在哪。

官府的优势在于之前的宁波大战,官军赢的干净利落,许洋则是输掉了老本,在心理上的优势就不一样。随后的日子里,就连那几位往来的使者,也都受京剧和天妃教的影响极大,内中有人竟然也入了教。

在这之后,他们的立场发生了动摇,老东家的底细差不多就被卖个精光,这次招安的头领,也就被泄漏出来:许洋的小老婆,对马宗家的公主玉子,以及许洋的侄儿,许家未来的龙头,许栋。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杨家一家人,已经从杭州到了宁波,就是为了减少往来信使花在路上的时间。这里的元宵节热闹程度比起南京来总体上稍有不及,由于商贾多,地方富庶,节日的气氛总是有的。薛娘子也是个妙人,由商会出面,组织舞龙舞狮队,花灯,各色花样准备的充足,又陪着柳氏到几个洋货铺子里采买,像极了一个一心讨好婆母的儿媳妇。柳氏心软,最后也就不嫌弃她年纪大,反倒是拉着她的手,连说她是个苦命人。

杨承祖在房间里,与女眷们一边斗着叶子牌,一边说着双屿那边的情形“许洋得算是个人物,十几岁出来打天下,赤手空拳闯下这么一爿基业,绝不是等闲之辈。不过他就算再怎么了得,也多半想不到,自己身边的人,会背叛自己。许洋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根本压不住场子,许栋是他的侄儿,其实跟他儿子差不多。在他手下,算是第一号人物,未来整个许氏的基业都是他的。这样的要角,居然会反水,只能说许洋的气数尽了。”

“还有那个玉子公主呢,这可是许洋的枕边人,她居然也会反水,你说,她会不会和许栋有一手啊?”郭九姐一脸好奇的问着,作为勋贵家的小姐,她这个圈子里很有一股八卦风,她也不能免俗。像是这种事,最是吸引人的兴趣,听说这位公主的年纪比许洋的儿子还要小,许栋又在少壮,在她脑海里,已经脑补了许多故事。

幺娘则关心着另外一件事“他们……会不会是诈降之计?江湖上之上,尔虞我诈,不能别人说什么,咱们就真信什么。他们非要夫君上岛,万一是使的诡计,可又该怎么办?我总觉得这里面不安全,夫君,我不许你去,要是去的话,其实找个人替你去就好了,我看那黄公公就不错,手里有王命旗牌,他说话也能代替朝廷,比你去还要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