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张文丰这个人,似乎真的是个好人,还是个才子呢,身上没什么可挖的吧。”
“没有我不会编么?总归需要他有问题,他就一定得有问题,敢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娘子放心,为夫一定办的妥帖,不会委屈二妹。不过她的心结,总是要想办法解开,要不然也不是个办法啊。驸马的事是小事,关键二妹的心事,才是大事。”
永寿心内颇有些酸楚,你这坏蛋说的倒轻巧,二妹在自己怀里说梦话,喊出你的名字时,可知我心里是什么感受?但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自己姐妹,还能怎么办。只好点点头:
“你自己处理好就行,也不要太急,你明天先去金殿缴旨,然后等着小弟给你的封赏。你这次立了大功,肯定是要赏的,也有一些人怕是也要看你不顺眼。毕竟你现在做的事,不知道挡了多少人财路,好多人恨不得把你食肉寝皮呢,做好准备,有不少人要查你呢。”
“查我啊,欢迎。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查出什么来。”杨承祖不介意的笑笑,又问道:“娘子,咱家的生意,现在经营的如何?”
永寿笑了笑,“咱的杨记现在在京师里是最大的买卖,百姓们衣食住行,都能和咱们扯上关系。钱肯定是赚的,要说评价么,八个字:万家生佛,千夫所指。”
第九百零七章 万家生佛·千夫所指(二)
虽然如仙在京师里名声在外,但实际上,她不管天赋再怎么厉害,也只是在清楼学的本事,学的时候也是当成爱好而非主业,比起这个时代的大商人,还是颇为不如的。之所以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好,还是因为背后是朱秀嫦在控制全局。整个杨记的幕后东主,就是这位永寿公主。
在安陆时,钱夫人就是安陆最优秀的商人之一,到了京师以后,她的权柄虽然小了一些,但是手段还在。后来锦衣卫复兴后,她手上抓了很大一部分锦衣权力,加上嘉靖从安陆带来的潜邸旧臣,势力日大,一些关系网也重新架设起来,生意渐渐做的风生水起。在杨承祖于东南练兵杀倭灭虏时,杨记在京师甚至于整个北方,都开始了高速扩张。
京师里粮食、酒楼、客栈、碓房、杂货、绸缎、布匹、成衣乃至珠宝、茶叶、药材等领域,都有杨记插手,这种国营商业机构的体量优势,也在经营中逐渐表现出私营商铺难以企及的竞争力。
粮食这个领域,在收拾了四大粮商后,目前京师以及北直隶的粮行,已经被杨记垄断。像是樊重那种商人,把自己名下所有的店铺都归入杨记旗下,成了加盟商人。
靠杨承祖提出的加盟,入股模式,杨记以鲸吞之势扫了北方大多数粮商。成规模的粮商,都被他吞掉了,不愿意被吞的,就被官府找茬,即便是有靠山的,也不敢硬接,最后要么认怂,要么转行,能坚持做下去的,也很难对杨记形成直接威胁。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价格。杨记成立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赚钱,其有相当大的因素是考虑正直。杨承祖当初一力要做粮食,不是为了粮食赚钱,而是为了保障百姓不造反以及九边不断粮。
原本大明北方的粮食并不是不够吃,在另一个时空里,由于明朝末年开海贸易,江南普遍种植经济作物,最后反而是北方运粮到南方出售。现在粮食依靠江南输送,漕运一受影响,北方就要粮荒,很大程度上是粮商的操纵,以及北方地主大户的囤粮。
受信息传播的限制,一些大地主们宁可粮食烂掉,或是堆到野外烧掉,也不见得愿意拿出来交易。杨记的信息灵通,又有官威,与北方不少大地主都签了契约,保障了货源。比起南粮北运,这已经大大节约了运输费用及损耗,又有赵九雄的漕帮帮衬,运费上也低,最主要的还是,杨记并没想过指望粮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