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园好奇的问道:“那具体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转行当导演?
还能有什么原因,原宿主当时觉得导演容易泡妞呗!
真相实在是说不出口,不得已方彦随便编了个理由。
“那时家里人给我买了一台家用摄像机,我玩着玩着就迷上了摄影,然后最后就想要当导演。”
这个回答可谓是十分老套,国内外的导演有不少人都是这种经历,所以听起来很有说服力。
方彦说完话,脑海里自嘲的想到——作为《实话实说》的嘉宾,一上来就假话假说,我还真是不称职啊。
“冯导,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当导演?”
“我的情况其实和方彦挺像的!”…
冯晓刚一边回忆,一边说道:“我一开始是在帝都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当时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导演,只能说感谢老天爷。”
崔永园继续问道:“据我所知,你早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和王硕合作的,你们关系不错是吧?”
“呃……还行吧。”冯晓刚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冯晓刚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有一个人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他就是王硕。
在许多90后的眼中,王硕可能只是一个过气许久的作家,但在80、90年代的华夏,王硕的火爆程度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那时王硕是“京圈”的风云人物,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知名导演、演员,冯晓刚也想认识王硕,可他的身份和资历,根本挤不进王硕的社交圈。
后来通过导演郑晓龍的关系,冯晓刚总算是结识了王硕,成为了圈里负责跑腿的小弟。
在王硕的朋友圈聚会时,冯晓刚永远坐在末位,他替王硕等人沏茶,熬米粥,还跑腿去商店里买烟。
等到大伙散了后,冯晓刚又替他们收拾桌子,将房间清理干净。
过了一段时间后,冯晓刚的勤快和懂事,渐渐赢得了王硕一帮人的好感,对方开始真正将他当朋友,平等地对待他。
到了90年代初,王硕给当时大火的《编辑部的故事》写剧本的时候,他曾经表示,如果不让冯晓刚一起当编剧,他就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