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易军以超快的速度,以一千多万的价位,一下子购买了那片五百亩的区域。这片区域以那个废弃公园为核心,向南扩展了一点点,向北直接毗邻了滨江大道,而滨江大道就位于大江的南岸。
至于第二套方案确定的新码头,恰好就在这片地块的棱角处。易军不能把码头的出路都堵死,否则市政府就没法交代了。而现在他购置的这块地,已经算是所能购买的最佳区位。到时候,只要是新码头在此修建的消息一旦传出,易军把这块地转手卖出去就能赚一大笔。
当然,易军手头的钱,能够买这样十倍的面积。但合同毕竟是签订了,要保证在协议期内陆续投资多少。所以,他现在最大的购买能力也就是这么多。
不过他还是留下了一部分钱,在娇莲后面的区域购买了一块小地皮。这片区域的价格比那片地相对贵了很多——二十多万一亩,但比其他地方还是大大便宜了的。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限制什么时间内投资多少。到时候码头修建了起来,这片区域也早晚会升值。那时候,留着这几十亩地也能做些别的。
易军的钱算是投了下去,现在他和白静初、庄晚秋只能敬候佳音——来自市委常委会上的佳音。一天不确定这个消息,就一天不得安生。毕竟,哪怕码头不在这里修建,他们也要按照和金湾区的协议,陆陆续续投进去一亿多。这些钱加上两块地的地价,几乎占尽了易军手头的所有现金,这算是一场胜算不小、但仍未最终揭底的豪赌。
第231章 通过!
常委会召开了。
作为书记的乔云龙亲自主持会议,常态性的工作说了一通之后,市长张允之就拿出了那份码头改建规划。毫无疑问,正是陈丹青提出的旧码头翻新规划。
要是放在往常,大家瞥一眼就过去了,毕竟真正懂规划、懂全盘经济管理的领导不是很多,各有专攻。但是这一次,纪委书记袁建国却认真的看了看这份规划,说:“旧码头改造,真的有价值吗?以前听专家讨论说,似乎这里的水域不太适合了,底下的淤积也很严重,不利于大型船舶的停靠。”
组织部长陆之昊也点头说:“是啊,还是应该考虑长远规划。码头改建不是小事,牵扯到我们四省交界处物流基地的通盘打算。这项目投资巨大,而且一旦投进去就没有回头的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变化的。”
总之,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张允之心里头有点发毛——这是咋了?怎么一个个都出来说三道四,这不正常啊!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点点小小的异样气氛,乔云龙则“不得不”发话了。因为牵扯到这样一个重大项目,已经有两个常委提出质疑了,不能等闲视之。乔云龙装着又看了看这份规划,说:“袁书记和陆部长的考虑也都有道理,这是大计,关乎民生,关乎长远。对了,当初不是说有三套方案吗?胡市长,你是分管这一块儿的,介绍介绍,让大家都听听。”
胡静点了点头,压根儿没看张允之——因为看了之后会有点小尴尬。这美女副市长、也是最年轻的常委顿了顿,说:“原本的三个方案其实都具有可行性,包括张市长说的这个。至于剩下的两个,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说着,胡静煞有介事的把第一套和第三套方案都说了说。但是很明显,在说第三套方案的时候,加入了易军请一批专家教授搞出来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