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娘子没有趁势追击,待他平复了,给他斟了一杯茶,轻轻一堆。刘浓下意识的接过,胡乱的喝了,觉得心里顺畅多了。
杨小娘子轻声道:“怕是住得时日尚久,不过小郎君宽心,西楼的用度自有西楼自行筹备。小郎君新近收了不少流民,现已是秋天,待到来年收成,尚有将近半年。不知小郎君,作何打算?”
唉,底细让人摸得清清楚楚,这仗还怎么打。还杨小娘子两万钱,他还有近十八万钱,养活这四十来口人当然够。可是,既要建园子、开荒田,还再想干点别的,恐怕就捉襟见底了。流民不能不收,将来还得靠他们。酿酒和别的,也都要钱。
钱,还是不够啊。
怪不得在太滆,刘訚会有那些需要钱的建议,看来他是早就打算借杨小娘子的力了。说不定,还是这杨小娘子的主意。
嗯,敌不动,我不动。
刘浓不作声,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慢的饮。
等了一会,杨小娘子说道:“若是缺少财物,我愿相助,但亦有条件,我将长住。西楼的人,附属东楼荫户,对内自主。如今局势混乱,亦不用小郎君上籍。待查籍之时,我西楼自会驱舟入海,核查之后再回。至于下人们的口风言语,我愿拜夫人为义母,若有差池,自有我西楼自负,不劳小郎君挂怀。”
说到这里,她顿住,直视刘浓,等着他问。
刘浓的眉毛急跳,脖子上的凉意越来越渗,有人在门外弹剑!这是亮白刃啊,早就知道杨小娘子有问题,哪有士族女郎擅长跳舞的道理,哪有士族女郎带着一批剑客的道理,哪有这样的弱女子!
而且听她的言语,她们还注不了籍,便是北地的庶族,只要能出具北地的籍书,愿意等待,亦都能注籍。就连荫户也得注籍,可她却宁愿驱舟以避核查,她到底在怕什么?
“叮!”
弹剑声再响。
刘浓额间细汗渗出,暗嘱自己不能乱、不能惊,重重的一个稽首,沉声道:“还请小娘子,言明身份!”
……
半炷香后,刘浓一脚轻、一脚重的踩出了西楼,伫立在转角处,仿佛还能看见那束白海棠。杨小娘子说她叫杨少柳,家在洛阳,因南来仓皇,籍书丢失,亦没有别的人可以证籍;更不愿四处流徙,所以只能荫附。那青袍白海棠叫李越,是她的家随护卫。这样的护卫,她一共带着十八人。还暗示刘浓,他们孤儿寡母新建士族,人多且杂,没有可靠的部曲维镇怎么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