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中,有人皱眉沉吟,有人面面相窥,亦有人跃跃欲试,几番欲言又止,终是不敢轻易尝试;更有人将目光投向刘浓。
美郎君仿若未见,只顾提壶续盏,悠然饮茶。
“噗!”
便在此时,左侧有人将手中麈轻轻一扫,踏案而出,徐步行至正中央,朝着四方一个团揖,笑道:“余姚虞楚,见过各位郎君!”
众人见他迈出来,面各色异。虞楚家学渊源精通《周易》。会稽学馆的教导老儒虞喜便是其族叔;他来开启谈端,必是择《周易》而述。然老、庄四类之中,《周易》最是隐晦难明!虽然汉时郑玄有《易论》,西晋大名士王弼亦有《周易注》可以作考。但清谈辩论旨在新、奇、正,三者合一。若是老生常谈之言,岂非令所从诸君昏昏欲睡乎!有人暗悔:早知如此,当初我便应该抢先一步,以儒作论。再引老庄……
“见过……”
“见过,虞郎君……”
一时间,众人虽纷纷起身还礼,但却尽皆暗自戒备。
“嗯!!”
见得众人面色,虞楚神情颇是洋洋,缓缓挥着黄毛麈,略略一顿,干放了一声嗓子,成功将众人心神提起,而后淡淡笑道:“易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言至此处,再顿。
果是《周易》!众人心下一沉,反倒静下心神,且看他如何论端。
少倾。
虞楚环顾亭中,折麈在手,揽着双手再度一揖,朗声道:“此道,乃变化之道!道转乾坤。互化阴阳,方能得正其命,各落其盘;是无末而逐本,是本生立性。是性从太和,是以利也。圣人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生于变化之有也!自然则本也!各位以为然否?”
一语震惊四座!然此惊非彼惊,而属哗然!
“非也,此乃窃道也。吾不敢苟同矣!”
当即有人拍案而起,朝着四方一个团揖,面呈兴奋之色,随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将虞楚之论驳得体无完肤。殊不知,此举恰合虞楚之意!开端已成,且将谈端漫开,非聚一点,非事一言;如此一来,正好合他精通《周易》全局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