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鹰山钢铁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之内,已经建立起了多座高炉,这些高炉都是来自民国众的船队的,是常凯申从大陆工厂中拆卸下来准备运到台湾建立台湾工业的设备,不过相对来说民国众的设备在当时水平来说都算不上先进的,很多甚至还是西方国家淘汰的落后设备。

当然,用在现在对于穿越众所处的时代来说,已经是黑科技级别了。

高炉炼铁对于鹰山钢铁来说难度不大,从鹰山铁矿运来的铁矿石,经过高炉的还原反应,变成了铁水,然后被浇铸进模具,或者形成铁坯,大量的铁制品已经开始进入了大唐的市场。

尤其是农具方面,铁制农具大量分发给农场,也解决了农场中农具不足的情况,促进了农业的继续发展。至于家用的铁锤、铁剪刀之类的小型工具,自是不必说,铁质水箱、铁车斗之类的东西也都开始供应市场。甚至,镀过膜的铁罐头,在超市里都买得到了。

鹰山钢铁的铁制品产出十分可观,大量铁产品的出现,更让普通民众们感到自己不是再生活在局促和落后的时代了。

不过,真正被寄予高度期望的,还是钢材。炼钢比炼铁的技术难度更大,而且本身民国众船队中的炼钢设备技术比较老了,有些甚至还是19世纪晚期的技术,这自然让工业部长梁振海不能接受。于是,梁部长搜集了穿越众手中一切能找到的资料,发动了懂得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决心更多更好地炼出钢铁。

梁振海选择的是在二十世纪也算是主力炼钢法的氧气顶吹转炉法,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原料主要是铁水,也用一部分废钢(或铁矿石)。为了除去铁水中的硫和磷,还需加入适量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炼钢时,从炉顶直接吹入氧气,使它跟高温的铁水发生氧化反应,除去杂质。

正是因为鹰山钢铁在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么一个难度高的项目,所以预计半年之内出钢的进程也一度被拖后,这种表现让一系列等着使用钢铁的企业十分咬牙切齿,不得已,在赵大岭代表内阁向梁振海施压之后,梁振海不得不又分出来了一部分人,搞了产量小坩埚炼钢法,终于为殖民点带来了第一锅钢水。

其实坩埚炼钢法在1742年已经被英国人亨兹曼发明出来,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液态的钢,不过受限于坩埚炼钢产量小、成本高,所以指望这种方法产生的钢能够大量利用是不现实的。

不过至少一些企业已经能够利用钢铁来制造自己所需要的设备了。比如大唐石油直接利用了政治性资源,由国防部直接出面将第一批钢铁截留给了大唐石油公司,唐石油用这批钢加上其他准备妥当的材料,以惊人的速度打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座常压蒸馏塔。

加州是石油产地,甚至早在数个月前,大唐石油就在丰原农场的东北部发现了一个大型油田,在另一个位面这个油田名为科恩河油田,现在被大唐石油命名为丰原油田。得益于另一位面美国佬的数据,丰原油田在发现的100年间,产量达20亿桶。前身中石油的专业钻井队,没有在非洲钻成井,但在加州却钻出了油。他们仅打了一个四百米的井,然后石油就开始自己往外喷溅了。

可是仅仅有原油不够,海军的战舰、陆军的战车不能烧原油,原油必须经过化工之后才能变成可以使用的柴油和汽油。这就需要进行常压蒸馏,至于之前的预处理,主要是电化学步骤,大唐石油的专家们很快就实现了。麻烦的就是建立一个一定规模的常压蒸馏塔,显然这需要大量的钢材和其他相关材料。

中石油的团队是去非洲探井的,并没有打算炼油,所以他们也没有相关设备,只能指望有了钢材之后自己建一个了。国防部对于油料的渴求已经登峰造极,所以第一批的钢铁全部批给了大唐石油。

在10月中旬,大唐使用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座炼油厂,紧接着,他们生产出的油料就被送到了海军和陆军的油库中。交通部当天下午还拿到了一批大唐石油白送的沥青,这些沥青将被用作铺路的原料。而兴奋难耐的大唐石油还发布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包括裂解出乙烯、丙烯、丁二烯、甲苯、二甲苯等一系列化工原料,并生产化纤、塑料、合成橡胶;甚至大唐石油还瞄上了安华化工的市场,打算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

大唐石油的极大成功,给了鹰山钢铁极大的压力,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大唐工业部下属的三大重工业企业中,安华化工最早出产产品,其化肥产品和日化产品是现阶段大唐必不可缺的工业产出。现在大唐石油也完成了工业部和内阁交托的最重要任务,产出燃油,鹰山钢铁就成了现阶段唯一瘸腿的重工业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