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北河初步挫败了普鲁士人的攻势之后,德军加紧补充自己的军力,大量的热血革命群众愿意加入到战斗中来,受到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德军的势头很高。在易北河战斗之后的五天时间中,德军的四个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人力的补充,最吃紧的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兵力分别提高到了9000人和7000人;第一师则基本完成了满编,现为15800人左右;回师的第四师也在莱茵鲁尔补充了新的兵力,成长到了11000人左右,是几支部队中人数增长最大的。
不过这种兵力的扩充也是存在问题的,那就是绝大多数加入军队的志愿兵,都没有经过完整的军事训练,很多人甚至不怎么特别会打枪。而且新一批加入德军部队的士兵,已经没有足够的唐制武器去装备他们,所以他们使用的大都是本土制造的武器,从纸壳弹的线膛后装枪甚至到燧发枪都有。这无疑增加了德军的后勤压力,也使得其作战能力变得层次不齐。早期成立的、有德意志兵团老兵的部队,战斗力很强,而新组建的部队,几乎就是乌合之众。
为了维持有效的战斗力,所以德军部队中,有一些单位是以德意志兵团老兵辅以比较有战力、经过训练的士兵组成的主力部队,而有些则是以老兵们为种子,带领一群新兵组成的新部队,这样的组合之下既能够保证德军能够打硬仗,冲杀得起来,也能够比较快地培养新部队,增强部队的战力。
不过,虽然德军的兵力获得了提升,但很快他们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奥地利军团五万大军从南方而来,已经越过德累斯顿,逐渐接近了莱比锡战场。德军在东方有易北河天然的防线,然而在南方德伯尔恩附近,也依靠着弗赖贝格穆尔德河与jahna河打造了一条防线。不过,这条防线并不像易北河防线条件那么好,德军需要在大片的平坦农田上,构筑一条能够阻碍敌军的防线,所以这条防线几乎是无险可守的。德军能做的就是,在重要的区位挖壕沟、修工事,并且组织当地倾向于德军的民众,增强情报收集获取的能力。
守卫防线的德军有至少一半是新补充进来的部队,德军也不敢轻易从易北河防线上抽调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因为普军统帅卡尔一世显然也是懂打仗的人,在吃了败仗之后,他迅速调整自己的部队,并且激发部队的作战意志和雪耻精神,为了掩护奥军,普军在易北河防线做了不少动作。德军也搞不清楚卡尔一世是真打算再次渡河,还是虚晃一枪。这样一来,德军便不敢怠慢,仍旧需要留相当部分的兵力在易北河防线上。在德伯尔恩防线上的德军是第二师的部队,布吕歇尔为了对付奥地利人,亲自坐镇。
奥地利人的信心很足,他们来到战场之后,并没有仓促地发动对德军防线的攻势,而是进行了全方位的侦察,了解了德军防线的走势,以及防线上的防御构成。统帅奥军的荷亨洛赫亲王带领部队压了上来,并且摆出了奥军的炮兵对防线上的德军进行炮击。
奥军的火炮数量并不比德军更多,荷亨洛赫亲王一面排开才三十多门火炮,而且这些火炮的年头还不短,几乎都是12磅的野战炮,也就意味着这些都是滑膛炮,射程是很近的。可是德军在防线上的炮兵不如在易北河防线上那么强大,榴弹炮虽然也有,但是整条防线上也只有36门,其余更多的是81毫米和60毫米的迫击炮。
奥军直接把炮兵推到一公里左右的位置,然后猛烈开火,这个方位德军的炮兵虽然能够支援,但是火力相较奥军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奥军还有大量步兵的掩护,这也使得一开战德军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581章 莱比锡战役(十三)
布置在防线上的德军火炮以迫击炮为主,数量跟奥军的火炮相差不算多,奥军的火炮射程不远,仅在1000码左右,德军前沿阵地炮兵的迫击炮射程比奥军火炮的射程略大,但也没有大到哪里去。
由于德军新兵的能力实在有限,如果是唐军或者德军的老兵,在奥军把炮兵推进到射程内之前,就能够组织炮兵进行一轮甚至多轮炮击,阻止奥军炮兵的展开和发射。不过奥军炮兵还是在步兵的掩护下顺利地来到阵地前沿,开始作战。
在奥军炮兵开火后,德军炮兵的准备才刚刚完成,而实际上迫击炮的操作并不繁琐。奥军的炮弹开始比较大地散布在德军阵地之中。德军的防线主要是壕沟,步兵们藏在壕沟之中。虽然士兵们很稚嫩,但是指挥官很多都是接受过正统的大唐军事教育的,所以他们打造的堑壕防御体系也是有模有样的。德军的堑壕是三个平行战壕组成的战壕系统,这三个战壕由一些通讯战壕连接起来。通讯战壕与前方战壕的连接点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在这里都修有坚固的工事。前方战壕只有少量守卫部队,这些部队只在清晨和傍晚才进入战壕。70码至100码之后是支援战壕(或叫转移战壕),当前方战壕遭受炮击时,里面的部队就可以撤到这里。300码至500码之后是预备战壕,里面有另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在前方战壕被攻下后可以进行反击并夺回它。同时德军还采用了“深层防御战略”,即在几百码宽的前线交战区中修建一系列孤立的阵地,而不是一个连续的壕沟。每个阵地都可以为它的相邻阵地提供火力支援。虽然进攻方可以在阵地间自由移动,他们还是要遭受防守方的炮火攻击。
奥军在推进过来之后,炮击的效果并不好,同样炮术不够过关的德军新炮兵们,用着本来精度就比较有限的迫击炮,也无法对对军的炮兵进行良好的还击。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双方都在对轰,但是战果十分有限的情况。
接着,主持这面防御的德军指挥官意识到自己的士兵的问题,立即调整了策略,让炮兵们放弃了对敌军炮兵的专门轰击,而是向奥军攻击的步兵开火。这样一来,立即就对奥军的步兵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荷亨洛赫亲王在此战中派遣了奥地利胸甲骑兵配合步兵作战。这些还带有中古骑士特色的部队,在战场上有着比较强的威慑,也是奥地利人的骄傲。不仅有胸甲骑兵,来自匈牙利军团的轻骑兵也在战场上对其他部队进行着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