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无论是马戛尔尼还是罗宾斯都认为跟唐人硬肛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只能改变了航线,转而在青岛上岸。

马戛尔尼还自我安慰地跟罗宾斯说道:“至少我们躲避了唐人的羞辱,而且青岛这里似乎是有火车的,我们可以从这里直接坐火车抵达京师。”

此时的罗宾斯对于青岛港口内数艘清国水师的战舰似乎更加感兴趣,所以随便地点点头,算是承认了马戛尔尼的话。这个时代所有的外交官和军人都是兼职情报特务的,对于清国的情况,英国人了解不多。特别是罗宾斯根本就不知道清国还有一支颇具规模的舰队。这里的船只船型很多都是中国传统的帆船船型,但甲板上的烟囱还是证实她们都是蒸汽战舰。吨位都不算很大,从数百吨到一两千吨都有,大体跟狮子号是处于一个水平上的。

果然抵达青岛后,英国人所受的待遇立马变化了。虽然大唐在青岛同样有势力,掌管着海关什么的,但是本地的官员仍旧是清国官员。他们很快利用电报将英国使节来访的消息汇报了朝廷,朝廷回复也很快,拿出极高的待遇接待他们。

清国官员向英国人送上了许多礼品,还有不少数量的猪羊鸡等家畜家禽,这让马戛尔尼十分惊叹,在欧洲国家,一般外交人员的食宿等费用都是自理的,没想到来到清国居然还可以白吃白喝。有些被当做礼品的家畜碰死了,英国人将它们扔下船,附近的人划水过来将那些猪羊捞起来,欢天喜地,似乎是占了大便宜。

登上青岛的英国官员也见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观,港口区有着各种各样的码头设备,附近的水泥道路宽敞平坦,路边还有两行路灯,周遭的一些楼房也看上去十分气派,这让他们觉得这里充满了先进的文明之光。可是当他们来到其他地方的时候,却发现到处都是破烂的民房,路边有着衣不蔽体的贫民,他们双眼无光,脑后面是一条脏兮兮的辫子。

有一名贫民似乎落水了,而四周经过的人居然只是站在那里指指点点,都没有想要娶救援的人。一个年轻的英国小伙子迈步上前,想要去救援落水者。但是带领着他们的清国官员却阻止了他们,他的理由在马戛尔尼看起来十分可笑。只不过是一个泥腿子,掉水里了就掉水里了,你们是尊贵的客人,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浪费精力。至于让我们这些官去救,那就更不可能了,大爷平时都嫌弃那些泥腿子脏,怎么会跳进水里去救他们呢?

马戛尔尼难以置信地看着自以为讲的都是真理或者警世通言的清国官员,他无法理解这是怎样的一种道德观,也无法理解这种冷漠是如何出现的。

第666章 直的和弯的

欧洲人长期以来对神秘的东方国度都有着一种憧憬,马可波罗叙述中的强大国家遍地黄金,欧洲人为了香料、茶叶、丝绸和瓷器不远万里而来,伏尔泰笔下的中国人富有哲学气质,理智而充满礼仪,君王贤明,百姓富庶。

这种情结在一个叫做大唐的国家出现后,被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似乎能够生产制造这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那些机器和产品里包含着无尽的智慧,强大的军队所向披靡,去到过那个国家的人们无不是艳羡那里居民的生活。欧洲的平民们听说那里人人平等,无需向贵族行礼,甚至人人都能够参与到政治这样的大事中。商人们听说那里遍地商机,只要勤劳努力就可以致富。学者们听说那里的学府中教授着各种经天纬地的知识,想探求自然和人类的奥秘,那里是最好的场所。

这个年头,欧洲人都是有着可怕的种族歧视的,他们看不起中东人,更看不起黑人和印第安人,但是在一个民族跟前他们却硬气不起来。这个民族有着极高的文明程度,上到毁天灭地的武器,下到日常烹饪饮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

马戛尔尼是一个对中华文化带有强烈兴趣的人,也长期在东方工作。唐人他也见过不少,不可否认,他见过的大多数唐人都是十分优秀的,带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气质。唐人的根底就是在清国的,欧洲人一直流传着唐人实际上就是被鞑靼人灭亡的明朝子民,不愿意与鞑靼人为伍而出洋。马戛尔尼也十分好奇,他想看看跟大唐一体同源的这个国度究竟是怎样的,更不要提他肩上还背负这不列颠未来国运的使命。

只是,马戛尔尼来到清国后,所见所闻跟他当初想象的场景似乎很不一样。

英国人在有意识地搜寻各种情报,所以他们借口想要观光和采购,提出了由官府提供向导。跟英国人以为的不一样,清国官府没有采用有偿雇佣的方法,而是直接派出官兵到街上拿人。那些可怜的家伙被抓了来之后,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用各种理由推托着,但是只要官员一威胁,他们就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