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发奎上台之后,就着力打造大唐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无论是两栖攻击舰还是船坞登陆舰,建造数量都有了一个大的提高。仅部署在色雷斯的就有一艘两栖攻击舰、二艘船坞登陆舰,能够携带大量的两栖部队执行舰至岸的登陆作战。
俄军为了防范大唐,在黑海沿岸也是打造了不少反登陆工事的。在最有可能的登陆场,第聂伯河河口海湾地带,俄国人在岸边设置了大量的非爆炸障碍物,包括阻碍战车的拒马,阻碍步兵的铁丝网等等。俄军还专门打造了不少的阻绝设施,包括阻绝壕,阻绝墙等,限制两栖登陆部队的进展。兵力上俄军也是部署了规模不小的力量,能够在唐军登陆部队发动攻击之后立即发动反击,将唐军士兵赶下海。
为了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俄军的反登陆部队还尤其重视打造自己的炮兵。俄军的岸防炮兵力量分为永固工事的火炮要塞和机动灵活的隐蔽火炮。永固火炮要塞都是用厚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通大唐的500公斤级别的航弹是炸不毁这种要塞的,非得用上具有钻地能力的炸弹才能管用。而机动的隐蔽火炮则更鸡贼,俄军常设在炮兵阵地上的火炮,有些可能是假目标,而且大量火炮藏在地下的洞库之中,过一段时间就进行转移,很难确切地捕捉到所在位置。
大唐面对的敌人从几十年前比较简单的战法,已经越来越发展为复杂而精密的作战对手了。虽然大唐掌握着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后勤优势,可是仍旧不能免除掉所有的风险。
登陆作战打响,大唐空军、海军航空兵出动了近百架军机,对滩头的俄军反登陆目标进行猛烈打击。凡是能看得见的要塞、藏兵工事,乃至那些滩头的障碍物,都是航空兵的攻击目标。轰-6战术轰炸机携带了一些钻地炸弹,专门对付那些坚固的火炮要塞。
在大唐的空中打击中,俄军的反登陆部队摇摇欲坠,不过却没有完全的崩溃掉。俄军在滩头修建了密密麻麻的加固坑道和工事,便于大量的士兵藏身于内。那些机动的火炮也都隐蔽起来,没有往外拖。
空袭的效果不能说是不好的,至少四成以上的俄军遭到了打击,但是防守方所处的天然优势,使得他们相对可以保留力量。
登陆作战顶着风险也是要上的,不过唐军还有这更多的招数能够尽可能地增加胜算和减少自身损失。
大批运-8战术运输机从色雷斯起飞,经过2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抵达登陆场。这些运-8并不是另一位面中的运-8,而实际是基本上模仿着美帝的c-130做出来的战术运输机,性能令空军十分满意,已经下订超过九百架。
这些运-8携带的是大唐第15师的战士们,这也是相对成立年头比较久的部队了,在唐军扩容到200万以后,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改编,成为了大唐仅有的几支快速反应部队之一。他们能够以空降、两栖等多种形式作战,装备的武器也适应这种模式。
唐军前线指挥部直接调遣第15师空降到登陆场的后方,从背后袭击俄军,配合登陆部队的任务。这也是大唐历史上第一次实战中采用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由此一个陆海空立体的登陆作战格局彻底形成。
第907章 立体登陆
15师的空降部队直接伞降在了俄军背后两三公里的位置上,是人员和载具分开伞降的。大唐自十多年前就已经搞了空降战术,并且开发了相应的空降兵器。15师装备的伞兵空降战车,以另一位面中苏联的bd系列战车为原型开发,机动灵活,装备30毫米机炮,配合伞兵行动十分有效。
俄军在看到从天而降的朵朵伞花的时候就已经惊了,欧洲国家并不是不清楚运输机可以用来空降作战,一些国家也试验过,但是要支撑一次空降作战,需要具备很多条件。首先要确保制空权,而这一条就是欧洲国家所不能保证的,所以对于发展空降作战也不甚热心。俄军更是只有了解过有关的概念,没有具体实行过。甚至连反空降的训练也没有,因为根本没有借鉴的标杆,大唐在之前从来没有上演过空降作战的好戏。
俄军在海岸设置的防线,主要是针对平面陆海军配合的,对于立体化作战还没有涉及。实际上俄军在海岸防线设置的防空力量也不是很足够,唐军一波空袭就打掉了几乎全部。
俄军也没有部署多少装甲力量在这里,因为显然空袭就会让他们损失大量宝贵的坦克和装甲车,所以数量极其有限。在大唐的伞兵战车和快速反应部队开始从背面攻击俄军的时候,俄军甚至来不及调转他们的炮口去应对唐军,因为他们也从来没准备过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