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对于人来说,尽管是无法逃避的终点,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忌讳谈论它,更别说亲自担任这项工作了。
从失败的大提琴手转行做入殓师的主角大悟也毫无例外的受到人们的歧视和不理解,昔日的好友、相濡以沫的妻子、甚至连死者的亲属都觉得这是一件让人觉得羞耻的工作,他们毫无例外的选择了远离他。
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处,对不了解的事情就习惯性的选择顺从传统的看法,从来不愿意换个位置来感受别人,而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一直以来,这个世界的教育和价值观就只会教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斗争,它从来不谈人死了之后会怎样,而恰恰这个问题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入殓师》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作为人在有生世界最后一程,入殓的过程就是这生死之交的终极关怀。
分镜头脚本中,作为入殓师的主角,从擦面、更衣、梳头、化妆的每一步都做得尽善尽美,用剧本中大悟的台词来讲就是:要温柔,把死者最美好的容颜留在最后一刻,有尊严的离开。
剧本中的主角小林大悟,悟出的道理,也正是泷田洋二郎打算表现的主题思想。
更让林佑泯感到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包含的主题竟然如此庞大和丰富,其中包括生死哲学、夫妻亲情、父母子女情、人文关怀、生命的意义等等。
而将这些主题背后的故事一线贯穿的线索内容,则是小林成为入殓师之后的成长历程。
一个人的生死,无非就是一具躯壳中是否承载生命,而生命又是十分抽象的东西。
因此,乍一看活人和死人无非就是能动与不能动,当一个人死去,他可能对他自己再无任何意义,但却牵绊着活人的感情。
所以,最后一面,对于活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看着剧本中点点滴滴的描述,每当小林和他的社长毕恭毕敬的将尸体处理得整洁美观时,都是对死者亲人心理上的用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安慰。
林佑泯还记得几组分镜头的剧本处理,当入殓师把一具老头子的尸体入殓完毕之后,家人们看着尸体就像是看到老头子像平时一样睡着了,甚至还开玩笑般的在老头子的脸上亲上了口红印,失去亲人虽然悲痛,但能看到死者面容的安逸又是一种多大的慰藉。
主角小林刚刚成为入殓师的时候,他知道这是一个敏感且伴随争议的职业,因此他瞒着妻子,也不告诉街坊邻居他是干什么的。
但日久天长,这件事早晚会被人知道的,当妻子小林美香知道此事后,对入殓师这份工作极为反感,并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左邻右舍当然也对小林另眼相待。
在重重压力之下,主角小林没有放弃入殓师这一职业,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他所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