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里头有朱勇太操蛋的原因,可怎么说,他们也应该拿出点军人的样子来,和敌人拼上一场再说吧?!
但其实,这正是这场内战的微妙之处,双方军队都是一国同胞。而且因为军户制度,双方将士大面积的沾亲带故,儿子在王贤军、老子在官军,哥哥跟着王贤,弟弟跟着朱勇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不到真逼急了眼的时候,双方很难拼个你死我活,互相投降起来也毫无心理障碍。
这也是王贤兵不血刃便拿下大王城那五万军队的原因,王贤军强大得让官军胆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官军对他们提不起战斗意志来。顺风顺水时还能顶一顶,一旦被王贤军占据了上风,他们便十分乖觉地缴械投降了。
当然,毕竟朝廷那边有大义有正统,洪熙皇帝也是难得的仁君,虽然对王贤的处置上失分不少,但毕竟没有失去人心,而且实力远远强于王贤一方。迫于形势叛变过来的军队,随时都可能再次迫于形势叛变回去。
这就全看王贤和朝廷各自的表现了,如果王贤能凯歌高奏,摧枯拉朽,把朝廷打得妈妈都不认识,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军队投降过来,跟他一起揍朝廷。可要是战事稍有不利,或者拖延日久,让人看到王贤哪怕有一丝失败的可能,那些投降过来的军队,马上就会倒戈易帜,甚至偷袭王贤来换取重归朝廷的投名状。
所以,一切都非常的清楚了,王贤必须要保持百战百胜的势头,尽快取得对朝廷的优势,否则只要他脚步稍一迟缓,局面就会急剧恶化。恶化的局面会让他愈加举步维艰,又会再次恶化他的处境。用不了这样恶性循环几次,王贤就只有败亡一途了!
第1262章 你太绝情
京城的百姓依然沉浸在王贤大军反败为胜、横扫草原的喜悦中。一个月来,他们举行了各种的庆祝活动,但仍然无法彻底平复激动的心情,许多耋老士绅纷纷上书,希望朝廷同意为王贤立生祠,并将他的家乡富阳,改名为‘贤阳’。甚至还有人提出,应该打破旧制,封王贤为郡王,以表彰他立下的不世之功。
但这些提议报上去,便如泥牛入海,朝廷没有任何表态。甚至连正常的表彰和封赏都没有……
除了最初的捷报,每日的邸报公文里,对王贤这次大捷几乎只字不提,很有些讳莫如深的意思。只有异常频繁的文武官员调动情况,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版面。这让嗅觉敏感的士绅阶层很快意识到,朝廷对王贤的凯旋并不欢迎,甚至感到措手不及,乃至紧张万分……
联想到近日来,比战争时期还要频繁的快马飞驰往来,还要森严的军队巡逻,街边酒馆里,一名身穿暗花直裰的员外摇头叹气道:“历朝历代,哪有这样迎接凯旋将士的?”
“哎,我兄弟的商队,前日准备去张家口互市。”酒桌旁,一名商人打扮的中年人,压低声音道:“结果,刚到了居庸关,就被军队撵了回来,说是戒严期间,不许任何人通行。”
“可不是嘛。”旁边的几人也纷纷点头道:“听说从京里调了好些军队去居庸关呢,加上原来的军队,那边儿还不得十万兵马了?”
“吓!”众人让自己吓了一跳:“十万大军云集居庸关,这是要防备谁啊?!”
“还能有谁?!”起先说话的员外愤愤道:“镇国公呗!”
“哎,真不知朝廷是怎么想的,非要把事儿做得那么急,那么绝。”那商人也叹气道:“就算要欺负小寡妇,你也得等她男人彻底咽了气啊!”说着他忍不住冷笑连连道:“这下好了吧,不知道该咋收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