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来福最喜欢干的事情是踩油门,来宝最喜欢干的是按喇叭,当然这也是它唯一能够折腾得懂的装置。来乐最喜欢干的是转方向盘。来旺要随时提防这三个家伙会出其不意的出手。

“你们再吵,等一下靠了边,我就把你们全部扔下去。”来旺威胁道。

老四拿着一根扁担挑着两袋谷子一路走,走到半中间,扁担突然折断。

“哈哈哈,好多年没被谷子压断扁担了。”老四笑道。

“是啊。来旺这田的产量真是不错。”老六也说道。

“按照昨天的估计,这产量至少上了一千五一亩。这可是在大田里,而且是新整改的农田。到这产量可不容易。”老四说道。

第二百三十章 三个闯祸精

“来旺,你还记得上一次在星沙见过的袁老么?”中午吃饭的时候,罗老爷子问题来旺。

“记得,怎么可能不记得。”来旺笑道。

“这几天,他刚好在廻南市看他的试验田。好像也是快收割了。准备过来统计查看一下试验田的产量。正好我说起你这里的情况。他比较感兴趣。”罗老爷子说道。

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常规稻要高许多,但是杂交水稻的生长期一般要比常规稻晚一两个星期。所以,大多数没有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农村来说,只能将部分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又想高产,又想早熟,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杂交水稻都是晚熟。

虽然产量上占据优势,却无法让所有的农民放弃常规稻,这是搞水稻杂交育种工作者的尴尬。农民自然不是不想高产,他们有他们的苦衷,杂交水稻的种子比较贵,当然这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是农村的劳动力有限,如果早稻种收割得太晚,而且集中在一块的话,在收割的时候,老百姓要承受非常沉重的收割压力。

而现在,农村大多数的农田都已经将双季改成单季。就是因为劳动力缺乏,而且农民从农田里的收益已经大幅度降低。赵家屯随便一个农民都对新闻联播里所说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嗤之以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耕作制度由双季改成单季。就算水稻工作者将产量提升一倍,也无法挽回减产的趋势。

来旺种植的杂交水稻竟然比常规稻还要提前了差不多一个多星期,这不可能不引起水稻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更何况是袁老这样的老专家。

“是么?”来旺对这个消息没有意外,也没有多大兴趣。因为来旺知道水稻提前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看同不同意他过来看看,甚至对你种植的水稻进行研究。”罗老爷子似乎知道来旺有着一些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