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厢,赵于鸿一下朝,便被一个太监叫住。
“我家主子请靖王移驾一叙。”
这注定是一个不太平的年。
腊月十八,边关告急,南蛮军队与边城将士因一些商旅上的事发生了剧烈冲突。
腊月二十,南蛮王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主动进攻边城,幸而边城将士竭力反击,将南蛮军队隔绝城外,同时八百里加急进京请求支援。
派谁前往成了一大难题。
二十年前,老敬义侯击退南蛮,却战死沙场。
这二十年来,敬义侯虽然没有机会直接上前线,却也大大小小平过不少地方上的祸乱,是实至名归的将军。
皇帝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
却遭到了几个老臣的反对,他们一致认为敬义侯没有对抗南蛮的经验,不能做大元帅,应当甄选更加有说服力的老将士。
可既然不做大元帅,难道要堂堂一个侯爷去做副将?
这说不过去。
就在这两难的境地,赵于鸿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愿意跟随朝中的老将一同前往边关,为国效力。
举朝皆惊。
但最终皇帝还是同意了他的请命,随便封了他一个将军的名号,让他跟随老敬义侯的旧部,如今的大元帅陈铎南下。
邝栩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赵于鸿在京中的最后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要出发去城郊,同营中的陈铎汇合,前往边关。
邝栩震惊,却不意外。
因为他知道,这是赵于鸿的必经之路,原著中,他就是靠着这一场战役打响了名号,在朝中彻底站稳了脚跟,连皇帝也不敢再轻视他半分,将他看作当年冷宫出身的小可怜了。
而等到赵于鸿凯旋之日,便是原著剧情正式展开之时。
崇立三十年,春。
除了邝栩,没有人能想到这一仗打了足足四年。
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回来后,连身体每况愈下的皇帝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道三声好。
朝堂上的太子和二皇子对视一眼,眼底的情绪截然相反。
这些年,夺嫡之势愈演愈烈。
太子赵于旻身体不好,母族式微,二皇子赵于琮却身体强健,母族党羽众多。但架不住赵于旻是嫡出,名正言顺,只要他在位一日,就轮不到赵于琮。
朝中分据两派,谁也不让着谁。
捷报中说,是九皇子兼靖王赵于旻潜入敌营,割下了新任南蛮王的头颅,这才致使拉锯了四年之久的战役得以画上句点。而在这之前,赵于旻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威名、或者说凶名也早已传回京城。
什么怒杀战俘五千啦,老弱妇孺都不放过啦,用残忍的手段逼供啦……赵于旻早在这四年间成了坊间流传的杀神,但凡他的名号一出,便能止小儿夜啼。
一如原著。
对于这些流言,邝栩是半个字都不相信。
作为看过原著的人,邝栩自然知道这些误传是怎么回事。
杀战俘,怎么可能有五千,上战场的才一共几万,赵于鸿杀掉的不过是两百多个负隅顽抗的南蛮将士,他们不愿归降,未免风险只能杀掉。杀老弱妇孺,那是因为这些老人女人孩子都是细作,且身藏暗器,还重伤了陈铎,留不得。再说折磨逼供,那更是无稽之谈,赵于鸿是战士,是将军,逼供这种事轮得到他?
但流言就是这般,哪怕知道真相的人想要澄清,也不会有人听。
人们只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就连林启贤和韩元白听了他的分析后,也直说邝栩是因为和赵于鸿关系好才会为他开脱。
只有一个人会听他说。
是邝栩在国子监的新朋友,苏骈,出身不高,但是一个十三岁就中了举人的神童,被当地学院极力推举进京,去年来的国子监,同邝栩一见如故。
旁人都说苏骈是看中了邝栩太孙伴读的身份,想要巴结他,邝栩却知道不是这样,苏骈纯粹是因为和他聊得来,才会和他成为朋友。不然国子监也不是没有别的皇子皇孙和伴读,苏骈为何不与他们结交呢。
再说回赵于鸿。
捷报中说,赵于鸿同陈铎班师回朝,一月内便可抵达京城。
只不过陈铎的右腿在最后的战役中伤得颇重,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顽疾,只盼着太医能够妙手回春。而赵于鸿会去偷袭敌营,也正是因为陈铎受伤,无法再战。
却不想,一举成名。
得知赵于鸿快回来了,邝栩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也不知四年过去,当初那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如今会长成何等模样。原著中总喜欢用阴鸷一词来描述他,邝栩却不以为然,有那样一双眼睛的人,绝不会是坏人。
三月初五,赵于鸿率军驻扎京郊。
皇帝风寒严重,不得已让太子和二皇子代替自己前往迎接。
邝栩不方便去第一线凑热闹,便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包了一间二楼的厢房,从窗户看出去,正好能看到赵于鸿骑着高头大马,气势威猛地在下方走过。
果然长大了好多啊,穿着铠甲,感觉都能有以前两个宽了。
“让我瞧瞧!让我瞧瞧!”
邝翎吵着闹着要一起跟来,这会儿也硬要凑到窗户边看,邝栩只得给她让出半个位子。
谁成想,邝翎只看了一眼,就尖叫着捂住了脸。
“你干嘛呢?”邝栩没好气。
邝翎抱住他的胳膊,死死地闭着眼睛:“他、他刚刚……看了这边一眼,好可怕!”
“蛤?”
邝栩连忙扒到窗边,却只能看到赵于鸿逐渐远去的背影。
“他刚刚真的往这里看了?”邝栩不信。
他看得那么认真,怎么可能错过赵于鸿看过来的视线,一定是邝翎谎报军情!
邝栩撇了撇嘴,没好气地拧了妹妹的耳朵一下。
邝翎脸色发白,委屈地揉了揉耳朵。
作者有话要说:【小段子】
老李:群狼可怕还是独狼可怕?
老张:独狼吧,胃口小,吃到一半人没死,狼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