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宋时[校对版] 一剑封喉 2397 字 2022-10-21

唐坤连忙叫人奉上泡姜给他开胃,更是叫孙向景两相为难。还好太和真人疼他,帮他向众人解释道:“《楞严经》中有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向景生来不近这些五辛五荤之类,却是先天的根性,并非挑剔。”

唐坤这才明白,连忙叫人重新准备,又是叫孙向景一通感谢。

好歹众人还是吃饱喝足,在唐门住了一夜。因着近日天寒,那两处庄子一时还不曾准备妥当,有些应用之物还在采买之中,故而两位姑娘暂时就在唐门中居住,也是被奉作上宾,一应礼待。

徐方旭和孙向景原本打算次日动身就走,但那唐坤却说过两日腊月廿三便是自家孙女雪见的生日,邀请众人多留几日,一同饮宴一场。徐方旭因着师父那层关系,倒也就答应了,安慰孙向景说等小姑娘过了生日就走,也是全一份礼数。孙向景一心挂念杨琼,相别一年却是再也难等,不过还是依旧应了,同意再等几天。

渝州在群山环抱之中,气候类似江南苏杭,但是更加湿润一些,倒也宜人,众人住得也是十分舒服妥当。只是渝州饮食多用藤椒,十分麻嘴,这几位江南和西北来的客人都有些不习惯,还需要许久时间磨合。好在秋月对孙向景也如清平夫人一般地照顾,加上她的一身内功与清平夫人源出一处,相处见总给孙向景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心,倒是叫他能忍受在外的不适,不至于太过委屈。

徐方旭跟太和真人也有许多道理要讨论,却是自六月寿州一别之后积累的许多疑惑。长生老人指点徐方旭的医道和武道,不过道家一流老人也始终喟叹不如太和真人,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太和真人一辈子都浸淫道藏,一应理论更加精深也属正常。况且长生老人以武入道,对天道自然的了解或许要高明一些,但是要叫他准确完整地描述出来,还要叫弟子全盘听懂,倒是有些为难。太和真人则是教导出了许多弟子,一应道经也烂熟于胸,有时候一两句十分偏僻晦涩的道经诵出,反而有助于徐方旭理解揣摩。

因着这个缘故,徐方旭也与太和真人讨教了不少。那太玄圣女也时常在一旁听讲学习,不时用《太玄往事录》上的浅白记载来弥补徐方旭《太玄经注》上的高深话语,传递前人修行者的经验智慧,一时间大家都是各有所得。

先前徐方旭和冲玄子道人论道之时,太和真人曾命冲玄子传授了一套《真武荡魔剑法》给徐方旭。后来徐方旭融合两家之长,自创了一套剑法,又在祖师佩剑的引导之下将其改良完善,打磨圆润,也如数告诉了太和真人,请他品评之后交给冲玄子,也算是一个礼尚往来,互相交流。

太和真人自然十分欢喜,仔细听了之后又大为称赞惊叹,直说这等剑术武功创出倒是不难,打磨圆润却是需要数十年的水磨工夫。徐方旭能在祖师佩剑的引导之下短时间就有所感悟,也是叫太和真人对前朝那位太玄祖师十分佩服推崇。太玄圣女听见此事,又说起了《太玄往事录》上有关太玄祖师的传闻记载,众人听后一时又是啧啧称奇。

第四十章 开国何茫然

第二天一早,太和真人便带着徐方旭和孙向景到城里转转,也是满足孙向景的好奇心。

渝州是华夏文明的古老起源之一,历史之悠久,远非寻常郡城所能比拟。远古神话时代,夏王掌控天下之时,渝州一带便是井盐的重要产地。随后更有巴蜀在此建国,几朝几代,历史更迭,“渝州”这个名字,却是从隋文帝时以渝水围城而来。

前朝诗仙李青莲曾在《蜀道难》中说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一句,却绝非虚言,只怕巴蜀一代,巫山渝州的历史,还要远超四万八千载,上溯至远古先民之时。

因着这么长久的历史,蜀中渝州一带虽一直不甚闻名,但始终保留着一份传统,其古朴之处,远超寻常郡城。长生老人一门下的弟子都是李青莲的忠实簇拥,对他长诗中所写的地方自然愿意好好游历一番。上次因着赶时间,又没有熟人相陪,徐方旭和孙向景只是走马观花一般地过了一路,不曾仔细游玩;如今又太和真人这位本地人带领,两人自然欢喜,孙向景还寻摸着要找找师娘所说的剑仙踪迹。

太和真人不愧是一带道家宗师,一路上真是妙语连珠,各种典故故事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勾着孙向景的思绪翻腾这四万八千岁的时光,在无尽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之间徜徉。一会儿是“黄帝生蚕丛”。一会儿是“五丁开山”,一会儿是“鱼凫投武王”,一会儿是“柏灌氏冶青铜”。他一个道门中人,对这世俗典故的理解倒是比之寻常的先生还要透彻,也是真心喜欢孙向景,乐得花这等功夫给他介绍讲解。

不一会儿,众人便来到了城中最热闹的街上。要是在北方一带,如今这个时候街上就是人烟罕见了;渝州因着地处西南,倒还算暖和,街上也十分热闹,一应的日用之物排在两旁交易,许多稀奇古怪的面具符咒一类也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