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宋时[校对版] 一剑封喉 1882 字 2022-10-21

西宁城的百姓其实都习惯了这种情况,年纪稍大一些的都经历过长时间的围城,知道个中厉害,自然也就应允。陈同光当年在任之时,虽然不曾遭遇过大军围城的困境,但也听前辈提起过,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宰杀城中一切牲畜,莫说牛羊,就是猫狗都不能留。谁也不知道守城要持续多久,要是时日过长,饥荒疾病蔓延,牲畜不单不能成为事物,还会变成许多疾病的主要来源,造成一城灾难。

百姓们一时知道守城战的厉害,二是对陈同光的命令没有丝毫怀疑,都是别说宰杀牲口,就是要他们的一条命都可以。再者,一旦爆发守城战,战后只要城池不失,朝廷自然会补偿百姓的一切牲口损失,寻常猫狗都能补偿作壮硕牛羊,大家自然也没有什么不愿意。毕竟城池一破,便立即家破人亡,众人纵是再有私心恶念,也不敢在宰杀牲口的事情上含糊。

一时之间,西宁城中牲口惨呼不绝,血气冲天。

而城墙之上,一应兵丁也是开始准备守城所用的一切军械。现在存放军粮的仓库中,原本是放慢了巨石滚木以及一切守城应用之军械,如今大军进城,便将军械搬至城墙上做准备,腾出仓库存放粮食,严加看守。

与此同时,一众文官也正在领着手下挨家挨户收缴粮食肉类,一一登记造册,许诺百倍奉还,却是要执行统一配给。守城战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粮食,粮食一旦吃完,整个城池也就死了一般,纵是日后保留下来,城中百姓也是个个不如从前,俱是行尸走肉一般。

一城之中,百姓有多少牲口,是严格处于官府管制之下的,故而文官们也不担心百姓私藏。即是没有登记的部分,百姓通常也不会太过藏私,一般都愿意尽数上缴官府,以求在之后的日子里每日能多领一口粮食,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西宁百姓经历过围城,知道个中厉害,不像寻常江南百姓一般,存有私心,暗藏粮食。要知道,一旦城中粮食耗尽,百姓饥饿难耐之时,死的最早的,往往就是一开始私藏粮食的人家,甚至会比饿死更惨,可能会被饿红眼的同胞洗劫之后杀死分食泄愤。

而官府收集粮食,乃是登记造册,算上府库存余之后,按照上缴粮食多寡,百返其一。也就是官府将所有的粮食按照上缴的多少分到每个人头上,每人每天可以领取其中一份,百日领完,这也是如今西宁守城战的极限。百姓起初上缴的越多,所能分到的粮食就越多,从官府补贴中得到的也就越多,故而无人愿意少交。

三个月,一百天,正是如今西宁城所能坚守的时限。

向来守城战之中,如何管理百姓都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自古攻伐之战,见诸史书的,既有真相也不乏谎言。其中谎言,大抵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苦熬坚持,人道不灭之类的伦常话语。而所谓的真相,就是一旦城中粮草耗尽,百姓就会开始穷尽一切办法寻找能吃的东西,从老鼠蟑螂,到皮衣靴子,最终易子而食,公然交易菜人,泯灭人性,城池虽存犹破。

所谓“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便是说得这种境况。

因着众人都知道这等厉害之处,故而从决定守城的那一刻起,便由官府严加管控,一应筹备,力求避免这等人间惨况发生。然而一切准备,只在事前,一旦情况真到了那一步,却是谁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的。

好在西宁百姓都还算通晓事理,虽然许多人家都是藏下了羊油奶干一类既能保存,十分果腹的东西,但绝大部分粮草肉类还是尽数上缴,以期能渡过此劫。官府对这种情况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深知凡事不可做绝,还是留有一线生机给百姓,以免激起民变,发生百姓开城降敌的笑话事件。

从消息传出那一刻起,城中就有胆大的百姓开始出逃。不过因着官府一早封闭了城门,军队又是在时刻严加巡逻,倒也没有流失多少人口,百人之中不过逃走了两三人,俱是青壮胆小之辈,留之也是无用,颇有官府存心将其放走,省的他们在城里祸乱人心的意思。

大宋律法严明,这等守城战中,无论军民,一旦逃走,就是死罪中的死罪。除非身怀巨富,或者有莫大人脉,否则逃走之人自此成为黑户,战后天下海捕,一旦被抓住,轻则处死,悬尸辕门,以敬效尤;重则凌迟连坐,诛杀三族。故而寻常人也不会起了逃跑的心思,还是一应坚守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