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在之前比赛似乎一直都没有上过的小个子替补,如果有人记忆力特别好才会想起这就是第一场输了的比赛中那个第一棒,之后再也没有出场的机会。
和小组赛陆文龙前面两个死皮赖脸只求上垒的触击类选手不同,这个小个子特别小,之前面对澳大利亚队的时候不觉得,这个时候站在投手板上的投手就分外头痛了……
为什么呢?
澳大利亚队说到底还是一支二流以下的球队,投手的技巧并没有那么尖端复杂,还是以比较简单的大力直线球为主,这是命中率最高的投球方式,而日本队就不同,虽然没有职业球手,但是还是算顶尖强队,第一投手都是技巧球的高手,但是跟陆文龙投那个假蝴蝶球一个道理,越是技巧球,出错的几率就越大,命中率就要低一些。
而这个出奇的小个子是来自华国粤东的一个瘦猴,之前连地方队的主力都不是,准确的说他最大长项是热爱这个运动,因为接近香港,那边的信息量比内地都要强很多,很早这个队员就接触到棒球的漫画以及资料,相当狂热的喜爱这项运动,可以说整支球队里面,就他能够把多达数十种的投球方式,乱七八糟复杂的战术,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战中真算不上是特别出众的球员,所以一直都不怎么起眼。
投球是有个好球区的,这个好球区的界定是按照击球员的体型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个子越小,这个好球区就越小!
明白了么?
这是个好球区很小的球员,对于讲究精确和技巧的投手来说,难度就比遇上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大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个家伙看来也终于从这次的模型运算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颇有些得意的持棍等着投手,之前澳大利亚队都是难度很小的直线球,他真没法抗衡,也发挥不了作用,现在么?面对高难度的技巧球,他的小体型真的发挥作用了!
投手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尽量想按照自己的模式来投球,嗖的一下!
坏球!
高了那么一点点!
再吸口气,再来!
坏球!
低了那么一点点!
球员席上的华国球员们笑得前仰后翻啊,原来螳螂还有这样的好处?
在终于投出一个好球,螳螂无动于衷之后,投手也有些紧张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似乎是个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