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哲还得回忆才会想想:“我想起来了……有必要的,那是一条明清时期的古街道了,而且在民国抗战时期也积累了不少文人墨客在那里,是抗战大学的一部分,真的有必要保留……我记得我在市政协看见过有政协委员提出要求保护那片古街道的,结果根本就没有人理会,现在是经济挂帅的年代,就算当政者保留意见,下面的人也会偷偷摸摸的搞成既成事实来满足商品化要求!”
陆文龙点点头:“好!那我就把它保留下来!”二十不到的少年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大将之风。
袁哲更好奇的小鼓掌:“不错不错,我的确看到点领导风范了,放在战争年代,也许你真的会脱颖而出,你打算怎么做?”
陆文龙有点狡黠的笑笑:“挖坑!”
对的,就是挖坑。
先就把那个烧成废墟的一小块地挖了个大坑,做得一副要重建木板房的样子,让魏兰春有点着急,先是鼓动了这边的街道居委会、国土城建之类的部门过来阻扰,然后催着银行这边放款,阿光那里也赶紧把钱借出来,两百五十万在一周以后终于到账。
开始陆陆续续的跟老街的街坊们谈拆迁款的问题,有了陆文龙在背后撑腰,这边底气足得很,比照周围卖商品房的价格谈,总之每家每户都能卖了老房子再到周围去买个同样面积的楼房作为底线。
不敢动用暴力手段,就只能坐下来慢慢谈,行政手段就是个屁,对动不动就坐一大排老头老太婆的街坊还真没辙,上次自己拆迁被人折腾个够的陆文龙终于享受到自己也折腾拆迁方的乐趣,乐得天天都带着杨淼淼过去看热闹吃豆花饭。
整个补偿款的进程基本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连款项都基本是从魏兰春那边直接倒腾回他们手里,因为陈婆婆带头交给他打理,住在十八楼杵着拐杖关心苏文瑾的宝宝,说琪琪不在,她帮忙,大有一副帮蒋琪讨好大妇的心态,才不关心自己的木楼小院,其他街坊邻居也听了豆花铺子那些弟兄的劝告,说最后尽量把钱折腾到最多,再分给大家,只管挨个去签字就好。
陆文龙就拖着两三户不配合,算计着对方的钱无论是在补偿款还是工程部消耗中差不多了,才给香港打了个电话。
香港突然就在报刊上登出几名渝庆籍民国老兵侨胞,希望回国祭拜并为家乡做点建设的报道!
这个讯息也同时被渝庆电视台用广告的形式播放出来,当然是汤灿清买的广告时段,就是一则寻人启事,海外侨胞寻找老战友,老朋友的寻人启事。
颤颤巍巍的老人,脸上还有老人斑的那种,但看上去经济条件都不错,坐在镜头前表达对故乡的思恋,故土的怀念,一颗真挚的赤子之心希望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这样的消息当然很快就引起了渝庆外事部门的注意的,吸引海外投资本来就是现今阶段政府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可以说各级政府都拟定了招商引资的目标,为了能吸引资金,什么措施都愿意做,立刻就主动跟这几个所谓的侨胞老兵联系上,热情的邀请他们回到家乡来看看。
黄老爷子就混在这几个正儿八经的民国老兵中间,终于一起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巴山蜀水中来了!
虽然他不是渝庆这边的,但是终究是看见了这一片魂牵梦绕了多少年的土地,当警车开道的丰田考斯特面包车上的外事办人员,加上省里都来了几名外事人员一起陪伴他们到指定的老街道一带时,还不等黄老爷子暗示这些花钱雇的老兵开始流泪,他自己就忍不住老泪纵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