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周铨话里显得云淡风清,两箱就是五百斤黄斤,那么十箱就是二千五百斤黄金——此时京师之中金价飞涨,两倍于真宗之时,这么十箱黄金,可就是八十万贯钱!

当然,周铨不会告诉他们,这十口大箱子里,装着金砖的只有这两口,另外八口都是银锭。

与日本的贸易,确实给东海商会带来了巨量的金银,可是这些金银如果不能变成生产力,化成实实在在的物资,那么就只会贬值,反而冲击大宋原本就已经很脆弱的经济体系。

而且,周铨还对另一样东西很感兴趣。

铸币权!

“唉,周家哥哥,你就跟我们说,你想要做什么!”脑子里转了两圈,也不明白周铨用意,郑桐咳了一声后道。

“这座宅院之中,我欲建三幢楼房,第一幢乃是商城,南北杂货,海外物产,皆可云聚于此;第二幢乃是钱庄,可经营钱币兑换,亦可以开出会子飞钱,供商家便利之用。比如说诸位手中拿到的会子凭据,可以用它在钱庄中兑成黄金或者白银,也可将之带到徐州或者海州,在那里的东海商会中兑现!”

钱庄是周铨获取铸币权的第一步,但这需要有充足的金银贵金属充当准备金,以大宋朝廷在四川发行纸币交子的情形来看,他至少要准备好相当于发行的货币量的百分之二十八的准备金。

只靠着从日本贸易换来的金银与铜,远远不够,周铨此时的目光,已经盯在了流求的金矿之上!

第246章 皇家商会?

赵有章哼着小曲,将马缰交给迎上来的家仆,那家仆低声道:“几位王爷亲自来了!”

“他们倒象是嗅到腥味的猫儿!”赵有章不满地嘀咕了一声。

莫看他只是十余岁,还口口声声唤周铨“周家哥哥”,实际上,身在帝王之家,哪会没有心机。

特别是关系到世子之位,还有十万……不,百万家资,他怎么能不上心?

比如说以前这仆人,对他也恭敬,但是绝不会向他透露家中发生的事情。如今则不同,只要他一回来,立刻上前奉迎不说,还总将家中大小事情向他通禀。说得不客气些,只要赵有章愿意,连他父亲赵俣夜宿何处,都会有人向他禀报。

赵有章很清楚原因是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