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一致的原则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在列强一致达成对奥斯曼帝国有利的决议时,奥斯曼帝国自然能从中得到莫大利益。但是一旦某个列强在奥斯曼帝国得到了突破底线的利益,其他列强就会跟闻到腐肉味的秃鹰一样从天而降猛扑而来,纷纷要求奥斯曼帝国“公平的对待其他国家”。这就是奥斯曼帝国坚决不答应中国在巴士拉地区得到租界的原因。出现一个中国租界,意味着巴士拉地区马上就会出现好多国家的租界。
“既然贵国从我国购买了这么多商品,我们也会从贵国购买大量的石油,那么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为何要用英镑来交易?首相阁下不觉得这个建议很离谱么?”李新立刻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我国现在很需要英镑。”欧洲国家里面最有信用的货币就是英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在这方面不准备做出任何让步。
李新也不是吓大的,他找了一个折中的方案,“30年的租界金,我们可以一次性用英镑付清。但是在石油贸易上,我们坚持要用人民币交易。这不牵扯任何与第三国之间的交易,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我认为还是以我们两国之间的货币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不,我们还是需要英镑。”首相并没有退让的意思。
“那么这样,石油贸易,95以人民币支付,5以英镑支付。”李新再次做出了退让。
这次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倒是觉得这个方案有可取之处,他思忖了一阵后说道:“30用人民币,70用英镑。”
“90的人民币,10的英镑。”李新开始还价。
经过三天的讨论,李新与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达最终成了一个解决办法。当巴士拉的石油开始向中国出口的时候,第一年时间中国以50的人民币与50的英镑做出支付方式。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英镑的支付比例降低5,人民币的支付比例增加5。直到人民币支付比例达到80,英镑支付比例降低到20为止。
协议谈成之后,李新是心花怒放,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则是非常不爽。不管中国人对自己本国货币怎么样的认同与珍视,奥斯曼帝国无疑认为这是一次城下之盟。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人民币某种意义上算是“纸白银”。理论上人民币与白银有挂钩关系,但是也不过是理论上而已。人民币没办法直接兑换成白银,更不用说如同现在世界货币的主流模式那帮与黄金挂钩。
英国的英镑之所以牛,是因为拿着英镑就可以去英国银行兑换黄金和银块。这几年俄国工业发展靠的是卖地钱。英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也是因为卖地钱。可中国除了大量商品之外别无其他抵押物,那些精美的纸片所代表的货币属性实在是非常有限。至少在国际上的信用非常有限。如果不是现在奥斯曼帝国真的有求于中国,帝国首相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为了让心理上平衡一些,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要求中国额外赠送给奥斯曼帝国五十辆车头,和四百节火车车厢。李新笑道:“请用人民币来支付定金。”
对这么一个玩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终于苦笑起来。当中国帮奥斯曼帝国建起了铁路网之后,奥斯曼帝国上层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人民对出行的需求。如果出行需要在路上往返走半个月,人民当然选择能避免就避免。如果同样的路程往返时间缩短到了两天,铁路运输立刻面临着极大的客流量。奥斯曼帝国自己没有生产火车车头的能力,也没有生产火车车厢底盘的能力。奥斯曼帝国能做到的就是在底盘上根据图纸生产木质车厢。而且必须说明的是,哪怕是万里迢迢的从中国运来的火车车厢,价格都比奥斯曼帝国本土生产的要便宜的多。
听了李新所开的玩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也算是给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接受人民币的理由。不管别的国家是不是拒收人民币,至少中国人不会拒收。
带着丰厚的外交成果离开奥斯曼,李新把成果用无线电报传输给了国内,他本人直奔柏林而去。在柏林接待李新的是俾斯麦首相,不管世人对于俾斯麦首相到底有什么样的看法,反正李新并不认为俾斯麦首相是一位“只懂得铁与血”的首相。
中国皇帝韦泽也是个非常铁血的领导人,但是这不等于韦泽就用武力解决一切。推动国家在文化、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功业远胜过韦泽的战功。系统性的建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体系,靠的绝非是刺刀,而是技术与艰苦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