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前些日子打退了大明讨伐军,昌化县令主动前来投诚,这边就和他谈起了开发亚玉山(石碌岭)铜矿的事宜。那位张三光县令还是个很有矿权意识的官员,他自从崇祯二年上任之后,就调集人手赶走了盘踞当地多年的矿盗,严禁个人私采。不过,面对短毛的要求,当然不敢拒绝。
这样剩下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那些矿石从深山老林子里头运出来。好在现代人手中的地图非常完备,再结合历史上石碌铁矿的开采经验,他们很快拟定出一条矿石运输线路:
首先是建立一条轨道线路,从矿区延伸到大约数公里外的石碌河,在那里建立一处专用码头,用骡马拉载重型轨道车,把矿石送上船。
之后运矿船通过弯弯绕绕的石碌河,进入昌化江,一直顺流而下,最后抵达海南岛西侧的昌化港,再从港口经海路前往临高,进入钢铁场。
整条运输路线以水路为主——因此才是由凌宁出面打报告。不过在矿区那边需要修建一条铁轨路通到码头,此外临高这边从博浦港到钢铁厂也打算修建一条大载重的轨道路,整条路线贯通后,从石碌出来的高品质铁矿石就可以源源不绝进入钢铁厂。根据穿越众手头的资料记载,石碌铁矿储量约为三亿吨,足够他们使用很长时间了。
第二百八十章 提案(中)
海南岛上的铁矿资源,除了石碌铁矿之外,还有一处田独铁矿也相当著名。田独铁矿位于海南岛最南边,后世著名的旅游胜地三亚旁边。矿石品位也相当好,而且比起石碌铁矿的“养在深闺”,田独铁矿最大的优势就是距离海边比较近,隔壁就是天然良港榆林,矿石开采出来后更容易运输。
所以在为钢铁组寻找原料产地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不必死盯着石碌铁矿不放,三亚田独也是个很好的选择目标。那里有铁矿资源,有榆林良港,完全可以和临高一样,开辟成一处不错的生产基地。
三亚人叶孟言就对此极感兴趣,他老爸当年就是田独镇上某个乡的党委书记。当初小叶仅仅因为一场考试不好而翘家出走,谁知这一走就是地老天荒……
这几年来小叶念念不忘的就是想要回到故乡去看看——尽管人人都知道,那里不可能再有他的家。但叶孟言依然提出了一份议案:他希望委员会能允许他组织一批人,前往三亚去拓荒,开一处分基地。
经过这两年来的磨练,小伙子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学生崽,拿出来的方案倒也颇具可行性,可以被正式讨论了——这就是委员会此次需要研究的第三份议案。
“三亚还乡团?这名字取的……”
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行事之间依然免不了飞扬跳脱的性子,九零后的小伙子估计根本不明白“还乡团”的含义,却也随随便便拿来用。
不过委员会并没有和他在名字上多作纠缠,大家仔细分析了叶孟言这项要求的可行性。小伙子雄心不小,他表示同样只需要十三个人——十三个现代穿越众同伴,再加上大约一个连左右的本地人士兵,就保证可以在三亚地区开创出一片大好局面来。
“……肯定不比琼州府差……”
看到议案中还有这一句时,解席禁不住朝庞雨那边笑了笑——他们琼州府团队的成绩显然已经成为集体中许多年轻人竞相效仿的目标,到现在,想要拉起一支队伍,和解席他们当初一样,杀出去战天斗地的可不是一个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