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沿海几个府县依然还是怒气冲天,毕竟他们才刚刚习惯了安全的海上环境,沿海地区的渔业,商业也开始渐渐发展,被荷兰人这么一搅和,很多大家族刚刚投入的巨额资金眼看要赔本,这如何使得?这年头能把生意做大的商家,其背后都有人。几位地方上的知名人士或是告老的官员往州府衙门这么一跑,不少地方官们便纷纷开始写奏章,准备弹劾琼海军。
——这倒并不是他们存心想跟琼海军过不去,而是出于官场上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遇到麻烦了,就要赶紧把责任推出去。而在这件事情上要推卸责任很容易——当初朝廷招安时说得好好的:由短毛负责对付西洋夷人,如今刚刚才消停了没几年,红夷又来犯境,无论如何,上本参短毛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肯定没错!
也有跟他们关系比较好的一些官员,先不急着上本,而是找门路过来询问这到底咋回事?你们短毛有没有能耐把事情平息下去?若是能尽快平息,那咱这边担点风险先帮你们压着,若是解决不了,那说不得,兄弟我也只能先顾自己了……
如此各个沿海联络点一连几个加急电报打过来,海南岛总部那边也是着急上火,如今几位军事指挥官都不在家,暂时由敖萨扬负责这方面工作。他只能把刚刚到家的“雪风”等三条快船再派出去,会同先前已经在外头的“白驹”“飞燕”二舰,继续在东南沿海执行搜索任务,不过目标换成寻找荷兰人的舰队了。只要找到对方位置,让快船远远盯着,回头就把吕宋的主力舰队调过来收拾他们。
不过相比起仅仅找到对方并消灭之,委员会更想知道的是荷兰人为何要这样做?荷兰东印度公司不甘心失去东亚中国与日本的大市场可以理解,但如果以为依靠那十来艘中型帆船便能夺回这边海域的控制权……那些善于权衡的老牌商人们不至于这么天真吧?
先前琼州海峡那一战应该给他们足够教训了。如果不够的话,还有后面台湾岛的一战呢——这两场战争打过之后,哪怕那些欧洲人再怎么狂妄自大,也肯定知道这边的武器比他们先进许多了。而他们正是凭着这个优势才敢在世界各地到处掠夺。
“要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
这样的话语已经多次在委员会商谈中出现,作为琼海军中两位公认的智囊,庞雨和赵立德也都受到来自总部的电讯,希望他们帮忙分析对手的想法。
只是两人的回应却都大同小异——任何正确判断都要建立在有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而当前他们得到的唯一消息,便是有一支中等规模的荷兰舰队突然出现在福建沿海,并袭击了包括厦门在内的若干港口,除此之外,没有更进一步的情报。情报不足,即使能做出一些猜测,其准确性也不可能得到保证,若想以此作为凭据确定方案更是不现实,说得不好听点,那叫妄想。
所以眼下他们也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猜想,而不敢说什么大话。
总部那些人显然也知道这要求有点过份,于是继续把打听到的各种消息用最快速度发往山东和吕宋两处。包括郑家人送来的种种新消息……
——平白无故挨了这一闷棍,而且损失非常惨重,郑芝龙自是暴跳如雷。作为一代枭雄,他当然不可能把报仇雪恨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盟友身上。他一方面让郑芝虎到琼海军来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他们自家的人手也尽数出动,并把这些年来赚到的银子大把大把洒出去,召集陆地海上各路豪杰,许下重赏,准备和红毛鬼决一死战!
不过要和对方决战,首先要能找到对手的位置,郑芝龙为此更是重金悬赏。比起琼海军用飞剪船在海上漫无头绪的搜索,他们郑家纵横闽浙多年,积攒起的丰富人脉似乎更加能起到作用。东南沿海大部分港口都有他们的线人,即使没有,只要舍得花钱,也很容易买到消息。
依靠地头蛇的优势,郑家人很快便打听到了有关这次袭击的诸多小道消息,其中最有用的一条是:荷兰人并非全然孤军奋战,他们在这里得到了本地人士的帮助。而出手帮助他们的,却正是郑家和琼海军的老对头,以前曾经与郑氏集团几乎平起平坐,但最近几年却基本上销声匿迹了的大海盗刘香团伙!
“难怪他们敢于到这一带海域来行动了……”
在得到这条信息之后,无论郑家还是琼海军方面都颇有一种恍然之感。郑家先前就一直在怀疑——厦门港中即使防备再怎么松懈,可毕竟不是天天挤满休整帆船的。那支远道而来的红夷舰队怎么这么凑巧?偏偏在港口中聚集舰船最多的时候发起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