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现在,他已经发现自己先前眼界有些低了,进贡给皇家几百斤的水果蔬菜对那些髡人来说确实根本不算什么,他们真正给皇家的好处,应该算是那每月一千两的“免费配额”。
这年头的白银购买力相当高,哪怕对于皇家也是一样。比起后世清王朝的内务府,明代的宫廷内监算是相当清廉了,至少他们从没搞出一个鸡蛋要五两银子这种扯淡账目来。万历皇帝每月的伙食费是四百八十两,这是有明文记载的。琼海镇新开的这家大市场许诺每月免费提供给皇宫价值一千两的货物,而且是以南方原产地的价格结算,那么对于大明宫廷来说,是实实在在可以冲抵掉很大一笔开支的。尤其是琼海市场中提供的都是可以直接供应皇帝家庭的高档货品,这类东西往往都是有价无市,拿着银子也没处买的。以前皇宫里所谓不能给天子吃稀罕东西,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但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其实还在于供货来源不能稳定——上位者是从来不会为下面人考虑的,好东西吃着用着觉得不错再想要,奴才却跑去说没了,就算上头不怪罪,至少也会留下个“办事不力”的坏印象。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琼海镇提供的那些东西,王承恩特地问清楚了——都是可以长期供应的,否则他们也不敢大模大样在京城里开市场。这样一来就不存在物资短缺的问题。那还不赶紧献上去讨好?留着这个巧宗儿给别人占便宜?要知道这年头帝皇家的奴才也不好当,宫里有头有脸的大总管就那么几个,一个爬上去了另外几个肯定要落后,竞争激烈啊!
当然了,光凭这点好处,要想让大内总管之一的王承恩就此认下琼海镇的人情,那还不至于,但今后只要他还想从琼镇那里源源不断得到此类高档物资,就肯定不能让那家市场出问题。至少,作为京师里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宫廷方面的代表,他不会主动去给那家市场制造麻烦。一些职权范围之内能给的方便,顺手也就给了。
而这正是茱莉等人在作商业计划时所要达成的目的——长期以来琼海军一直走的是“执剑行商”之路。依靠琼海军的强大武力,保护着自家的商业机构在十七世纪的东亚大地上开拓进取。然而现在,野心勃勃的茱莉等人已经等不及了,她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琼海军本身所占领的地盘,而是开始尝试着让贸易公司脱离琼海军的保护,在那些自家军事力量尚且不能直接投放的地方发挥作用,这是由资本逐利的本能所决定,除非真正遭遇到国家暴力的正面阻挡,否则,资本向有利可图方向流动的特性就不可避免。
而同文同种,又与琼海军建立了相对合作关系的大明内陆,毫无疑问便是贸易公司踏出自家军队保护圈这第一步的最佳实验区了。但想要进入大明朝的内地市场,没有权力保驾护航是不现实的。而在大明的京师重地,还有什么比皇权更管用呢?
第六百四十章 福利
这段时间,除了宫廷内部,还有另一批人也感到心情挺愉快的——却是朝廷六部之一的礼部官员和吏员,准确点说,是礼部尚书钱谦益钱阁老的那些手下们。
按照大明六部的职责划分,礼部主要是负责一些务虚的礼仪性事务,这就导致礼部官员们手上没太大实权,相对的,每逢年终岁末,他们能收取到的常例好处也远比不上诸如吏部,兵部,刑部这些“兄弟单位”,在六部之中可以算是油水最少的。
不过今年,形势却有所不同,下面不足上面补,他们的大老板,钱谦益钱大老倌居然破天荒的给大家发了一票“年末福利”——据说那是髡人的规矩。而老钱掏出来的那花花绿绿一大叠小纸片,也正是京城里最近传说正盛,风头最劲的那家短毛大市场专用“购物券”。
钱阁老跟短毛关系好,也正是靠着短毛的力量才得以起复,并一路爬到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高位,这是京师中人人都知道的事实。不过老钱以往似乎挺忌讳这一点,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公务往来上,都尽可能避免表露出太多的短毛风格,和陈涛等人的交往也总是偷偷摸摸——这也是大多数文人的通病,所谓“既要做xx又要立xx”,用来形容钱谦益前几年的作为是再合适不过。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看开了,又或者是感受到了来自其他高官的“竞争”念头,老钱似乎不再忌讳这一点。先前陈涛的明光堂开张,他不但正大光明给提了匾额,还允许那边的工匠进入到礼部官衙,给礼部上下,堂官小吏统统都配了副眼镜——搞文书工作的眼睛多半不太好,基本上是人人都要配。
于是老钱这一手不但大收人心,也为陈涛那家新开眼镜铺子带来了极好的收益——钱谦益用公款支付的只是玻璃镜片钱,其实并不值多少——陈涛给他的成本价很低。但镜架钱却是要各人自己出的,根据镜架的材质,工艺差别,价钱高低自也不一样。最便宜的是铜架子,高级一点的便用银,更高档的还有镶金嵌宝……这就没个底了。反正陈涛是跟附近几家银楼合作,请了他们打造首饰的工匠来帮忙做镜架,价钱自然也是按首饰价格来算的。那些官吏无论职位大小,能进六部衙门的在这个时代绝对都算是“上等人”,在这方面当然不可能太吝啬。平时给自己家里女人打造首饰都很舍得出钱,这回还是有“正经”用途的,当然更不必俭省。平时有勾心斗角的,相互之间还要攀比一下呢。
另一方面,有礼部起了这个头,其余那些部堂衙门当然也都坐不住了——他们的成员同样都有视力问题,有些比礼部还更严重许多——比如司掌天下财计的户部,文牍繁忙的吏部等等。越是处于底层,干实事的人员,这方面麻烦就越大,而这些人地位虽低,数量却极大,相互接触时每个人只要赞叹或抱怨一两句:“看人家礼部尚书钱大人怎样怎样……我们这位掌印又是如何如何……”便足以在京城里掀起一股舆论大潮了。
所谓“众怒难犯,众愿难违”,在这种压力之下,纵使各部长官们一边都在心底暗骂钱牧斋多事,一边却也不得不设法找出一笔钱来给属下配眼镜,以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
——这下子陈涛的眼镜铺子算是彻底红火起来了。到后来订单都多的来不及做,只能把镜架部分外包出去,明光堂本部只负责磨制镜片,即使这样,新来客户也要排上好几个月的队才能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