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页

“亨利。”罗斯福挤出一丝微笑,看着总是过分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副总统,“当美国总统的感觉是不是糟透了?”

“还好吧。”亨利·华莱士苦苦一笑,“只是有许多人都想替美国总统做决定。”

亨利·华莱士是罗斯福新政联盟的骨干,曾经参与实施了《1933年农业调整法》,在观点比较保守的传统民主党人领袖约翰·南斯·加纳(华莱士之前的副总统)和罗斯福关系破裂后,被罗斯福提拔成为了副总统——罗斯福此举当然也有培养华莱士接班的意思。

不过启用华莱士却是罗斯福看走了眼,因为华莱士的政治路线太过激进,是个大大的“白左”,而且还特别亲苏。连罗斯福新政联盟里面的“进步人士”都受不了他。

所以华莱士这个副总统当得非常孤立,谁都看不上他。而罗斯福本人也不支持他去参加44年的大选,而是改立了杜鲁门为“接班人”。

而在罗斯福病倒的几天中,美国军政两界的大佬们真的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谁也无法想象美国要在华莱士这样一个亲苏的大白左领导下去和德国战斗。不过美国的法律规定了总统一旦在任内倒下,副总统就要接班。所以能说得上话的人,在这几天里都硬着头皮在教华莱士怎么做总统……

“那么你做出什么决定了吗?”罗斯福笑着发问。

“没有。”华莱士摇摇头,“我什么决定都没有做,因为我没有发现任何容易的选项。”

“现在没有容易的选项了。”罗斯福说,“而什么都不做,其实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而美国人民将总统的职位交给我,就是要我去替他们做出艰难的决定。”他顿了顿,“如果这个责任真的完全交到了你的手中,你能做出艰难的决定吗?”

“总统先生,您指得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和平!”罗斯福说,“代价高昂的和平!”

“总统……”亨利·华莱士吃了一惊,“现在的主流民意是反对这种和平的。”

实际上,在德国入侵巴西后,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就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原先的“可以同欧洲讲和,但一定要干死日本”变成了“美洲人的美洲”——将美洲特别是拉丁美洲看成自己的后院是美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传统思维了。

哪怕是孤立主义者,也是主张美国拉着南北美洲一起“孤立”,而不是美国一家孤立。

甚至以亲德闻名的美国国家法西斯党领袖林德伯格在他的竞选纲领中也坚持“美洲人的美洲”这一立场。在林德伯格看来,美国可以给欧洲钱,哪怕给5000亿欧洲马克也行,但是不能把巴西和阿根廷让给欧洲。

欧洲人应该拿钱走人,而不是赖在美国的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