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顺治一急,声音走了调。
岳乐沉声说道:“皇上明鉴。岳乐以为,待南明殄灭、云贵收复,天下一统后,再着手变更,似乎更为稳妥。若皇上现在就办此事,于国家无益,于满州更无大利!”
“你……你且下去吧。”
顺治皱眉示意岳乐下去,不想再听岳乐说下去。
第三个进殿的是康亲王杰书,他有不少地方和岳乐相似,但为人特别谨慎。杰书虽是礼亲王代善的后代,却非嫡传,年纪轻,资历浅,文不如岳乐,武不及济度,在同辈亲贵中,以谦谦君子的姿态周旋其间,使得人们都对他抱有好感,他也时时注意与各派力量保持同等距离,决不越过界限。
今天应召,杰书显得紧张,跪拜时因误压袍襟差点摔跤,目光也闪烁不定,可见内心不安。
“更变祖宗成法,恐怕会使满洲人心惶乱。人人都知太祖、太宗开国创业,规模制度可传永久。敬天法祖尤为满洲视为金石之言。求皇上三思而后行。”
顺治不快地问杰书道:“你是不赞同朕的主张了?”
杰书恭敬地回答:“杰书不敢。但杰书不敢独树一帜。多数王公大臣赞同,杰书也赞同。”想了想,杰书又补充道:“皇上切勿轻视众人对撤议政一事的愤慨。万一各位王叔王兄合力抗辩……皇上要心里有数才好!”
顺治一惊,立刻追问:“难道他们敢结党乱政?”
“不,不是的!诸王贝勒大臣对皇上耿耿忠心,决无二意。然而,这样的事,不谋而合怕也难免……皇上,能不能弃其主而求其次呢?请皇上明察。”
顺治明白杰书的意思。当然,改内院为内阁比撤议政容易,但对顺治来说,撤议政却比改内阁更重要。
连碰了三个软钉子,顺治心情很不好,也觉得累,但仍然坚持把议政王贝勒大臣以及六部满尚书一个又一个地召来单独面谈。结果很使他丧气。这些王公大臣都表示忠于皇上又忠于祖先,都歌颂皇上英明有为;都记得保持满洲优势,不近汉俗汉制的圣谕;都不同意撤议政——理由当然各种各样,不过,顺治从中摸到了一根脉络:议政王贝勒大臣唯简亲王济度马首是瞻。
顺治在暖阁里沉思着踱了好半天,命太监进食。他喝了奶茶,吃了点心,觉得心力都准备得较比充沛了,才命召简亲王济度议事。若是济度能够支持他,则事情就能成功大半。
给顺治行礼后,济度直言道:“皇上想必记得,多尔衮曾想削议政,把议政王大臣会议放在一边,他一人独揽大权。他又罢诸王兼理部务,使六部尚书听命于他一人。多尔衮如此变更祖制、胡作非为,引起满洲公愤,丧尽人心,一旦死去,身败名裂,岂不是报应?”
顺治勃然变色:这不是明骂多尔衮,暗指他吗?不过为了争取济度的支持,顺治竭力隐忍着没有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