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这个红利有多有少,视该户有无子弟参军,耕种土地面积,缴纳粮食多少,出工多少而定。这笔红利也不是单纯发给金银铜钱,也有以布匹、肉食、米粮、盐油代替的。实际操作中,香山县也有将剩余土地作为红利替代银钱分发的,此举得到了香山百姓的一致拥护。

抚恤金、伤残金、赏赐金及各项支出,再加上给百姓们的战争红利,这数目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即便太平军在广州得了整个满城的城富,再加两座王府,一座总督府,银钱方面也是立时变得紧张起来。

大量银钱从太平军公库流入到官兵和百姓手中后,很快,一个新的问题便出现了,那就是物价通胀。流出去的金银基本集中在广州府,而广州府总共就五十多万人,现在一下多出数百万两白银、铜钱在市面流通,物价上涨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周士相两世为人,如何不知这个道理,他决定回收金银,抑止物价的飞涨,顺便对公库进行改革,以使公库更加适应现在的情况。反复思量后,周士相决定改公库为银库,于广州成立广东银库总行,下设广州、潮州、惠州三处分行。三府所辖县、散州又要成立支行,支行以下又设兑换所,这兑换所便建在各乡公所内。

广东银库总行归军帅府直统,由军帅府的户部代管。银库总行成立后,周士相命宋襄公着手发行军票,军票面额参考后世人民币,定为分、角、元三种面值,依次为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最高面额为一百元。

二分等同二文铜板,五分等同五文铜板,分与角都参照现在市面流通的铜钱,元则参照白银,一元即为一两银子,一百元便是一百两银子。而一两黄金则可在公库换取10元军票,即一两黄金固定为兑换十两白银。

金银兑换肯定是浮动的,这中间利润也极大,但不是周士相现在要考虑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动军票流行,让军票在太平军控制区域内首先流通起来,并以绝对的实力保证军票的价值,尔后才是考虑汇率问题。

第483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然而当周士相满心欢喜的将自己这一又能稳定物价,又能聚敛财富的计划跟宋襄公说了后,却遭到对方的激烈反对。

“这军票不过一张薄纸,以薄纸当钱用,百姓哪个认得?……大帅想法是好,可咱大明开国之初时也曾用过这薄纸当钱用,称之为宝钞。然而这宝钞用了后,军民百姓却是谁也不认它,年年贬值,洪武时宝钞一贯能买米一石,宣德年连五文钱都不值,所以正德时干脆就废了钞法全用银两铜钱……我知现在银钱花的太多,大帅又要准备西征,处处用钱,说是流水也不为过,然便是再缺钱用,大帅也不能想出这用纸当钱使的法子,军士百姓们虽然不识字,但这一张纸如何收得?……大帅真要强推此法,恐军心民心都要动摇啊!”

宋襄公这番话让周士相不亚被兜头浇了一分冷水,细细思量,推行军票的确是有些想当然,可是若不发行军票,如何解决银钱短缺的问题呢。

宋襄公道:“古代聚钱之法除了大征赋税,盘剥百姓外便是铸钱。”

周士相问:“如何铸钱?”

宋襄公道:“当然是铸银钱和铜钱了。民间流通的银子,铜钱成色、重量不一,大帅不妨将这些银两和铜钱回收,新开铸钱厂,将收上来的银子和铜钱改铸成制式统一的新钱。铸钱有钱息,银七锡三,甚至银六锡四都可以。只要咱们铸的新钱成色足,样式新,百姓必然接受,新钱一旦流通开来,便等于什么都没做,就能从每枚新铸钱中赚三成钱息。”

周士相听后,脑海中立时闪过“袁大头”及前世所用的一元硬币、五角硬币。仔细寻思,立时便接受了这铸钱法,不过这钱怎么个铸法却是又为难起来,永历马上就要完蛋,难道自己还要铸“永历通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