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早年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其引清军入关后,清廷封他为平西王,年初顺治为了笼络他,晋其为平西亲王,现在吴三桂再迎永历,复兴大明,朱由榔自要酬以亲王爵。经“商议”后,朱由榔派皇亲王维恭(咒水之难幸存者之一)代表自己向吴三桂送去了由吴三桂准备好的王印,并在吴军文武之前宣读了封王诏。
吴三桂得封辽王时,川中吴军进展顺利。马宝统兵在高民瞻引导下,趁保宁清军及驻保宁的清川陕总督李国英不知高民瞻倒戈实情,奇兵突至,保宁清军仓促之间难以拒敌,很快被马宝击败。李国英领残兵百余骑逃奔汉中和信王多尼会和。
得知吴三桂的关宁军已取保宁,前锋正向汉中逼近,多尼不顾李国英苦苦劝阻,竟与罗可铎再次北逃。
李国英此时麾下已无多少兵将,遂向清廷保举原保宁总兵王之鼎为四川提督,又调延绥总兵朝应琦部两千余人协守保宁。奈何多尼部满蒙骑兵的逃奔让汉中人心惶惶,诸将都无守意,不得已,李国英只好带着王之鼎和韩应琦退到了西安,欲与西安将军苏拜死守西安城。
第905章 汉人不如狗吗!
李国英所保举的新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算起来也是将门虎子,其父王世选曾为明参将,随右都督、总兵官马世龙解救马兰城时被围降清,此后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顺治八年告老还乡。王之鼎原是汉军正红旗副都统,顺治十五年调任保宁总兵,为李国英麾下大将。得李国英保举为四川提督,王之鼎自是感激不尽,也一心想杀敌报效朝廷,然眼下局面也只能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无处施展了。
退入西安城后,白发老将军苏拜立时就组织起西安满城的五千马,亲自与李国英去见多尼,请安远大将军出面主持西安防务,同时调集陕西兵马以拒叛臣贼子吴三桂。苏拜虽年老,却威风不减当年,进取心十足,他向多尼请令,愿领满城五千马杀奔汉中,将关宁叛匪挡在汉中。
老将军的豪情让颓丧多日的李国英也是精神一振,与苏拜一起恳请信王能够发兵,结果他们却是连信王一面都没能见到。
爱星阿将多尼的病情告诉了苏拜和李国英。他说信王怕是染了滇地的疫病,自贵阳西返以来,信王的病情就不断加重,一路全是强撑着,进了西安后就再也支撑不住,一病不起了,眼下人在昏迷状态中。
李国英没想到信王病情竟然这么重,一时间倒生了愧疚之意,因为在此之意,他连往江北大营发去三份急递,奏疏上对信王畏敌如虎的行径可是着笔多处。现在想来,恐怕正是因为病重,信王这才不得不从贵阳突然撤兵。
信王病重不能理事,苏拜和李国英只能找平郡王商议。不想,罗可铎一听苏拜要领兵奔汉中阻击吴三桂的叛军,是连连摇头说不可。
苏拜和李国英出来后气得一跺脚,直言平郡王这是被叛军吓破胆了!
罗可铎确是被吓破胆了,不过不是吴三桂的关宁叛军,而是太平军。在贵阳时,若不是他提议走,多尼只怕还能硬撑一些日子。从川中逃奔时,罗可铎当真是风声鹤唳,犹如惊弓之鸟,稍有风吹响动,就以为是被明军伏击,又或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追来了。而因为多尼的病,事实上从贵阳撤回来的这两万多满蒙骑兵的实际指挥者就是罗可铎。将为兵之胆,领军之人如此无胆,自不难理解这两万多杀人如麻的满蒙精锐何以会以大溃退的姿态千里逃奔了。
苏拜他们走后,爱星阿上前劝了几句,想请平郡王能够担起这西安重任来。罗可铎却始终沉默不语,爱星阿见状,只得暗叹一声告退。
罗可铎不同意苏拜出击,多尼又病重,朝廷又没明确旨意传来由李国英或苏拜主持陕甘局面,苏拜只得和李国英匆匆商议,一人负责西安防务,一人急调陕甘各地绿营入西安城驻守。西安大城,万不容有失。若西安有失,潼关必不保,那样后果不亚明失山海关了。当年正是因为孙传庭在潼关战败,明朝才真正没了回旋之地,彻底等死。今日之局面,和当年何其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