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页

周士相要改革科举,要立新学,要以新学取士,更要培养新的军功阶层,将汉族被打断的脊梁重新接起来,使之能够重新傲立东方,并且在这个大航海已经到来的时代和西方人争夺,那么就必须废儒。因为儒家已经和这个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将其彻底废除,那么周士相做的种种措施,都不过是在腐烂的地基上砌墙补洞,哪怕勉强建立起一座大楼,未来,总还是要塌的。

这个世上,有背叛阶级的个人,却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已经取得统治权的儒家中,可以出现几个“离经叛道”的,但却不可能所有人都背弃带给他们地位和利益的儒家。

顾炎武这个大儒,便是“离经叛道”的一员,他的学说,其实跟儒家的传统思想完全不同。儒家提倡忠君,顾炎武在南都却公然提出虚君,甚至在大讨论时,认为天下事完全可以由有本事的人处置,皇帝大可以不要。

这,在周士相听来,肯定是深为赞同的。可在别的儒家弟子听来,那就不亚于是杀他父母般了。

黄宗羲等人为什么会在南都得到那么多官绅的支持,可以说整个南都城中,包括首辅郭之奇在内的八成官员,都是强烈反对顾炎武的虚君一说的。其本质就是顾炎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儒学已无用,但他却在儒学身上挖了个洞,这个洞要是不补上,那么儒学的统治地位肯定会受到重创。

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拜了一辈子的孔庙,突然有一天,这圣贤书成了废物,这孔庙成了万人唾骂,人人厌恶的所在,叫这些人如何想,如何看?

顾炎武的失败在意料之中,他的对手是所有读书人,是大明朝所有的官员和士绅。自古一个新思想诞生,必然会遭到旧学说的猛烈反击打压。这和思想本身是否正确无关,完全是利益在作祟。

顾炎武的失败让周士相也彻底放下了对读书人的幻想,他以为顾炎武就算不能在南都立足脚根,也能吸引相当一批士绅来投,从而能够聚拢出一支符合他齐王殿下理念的新官僚集团,如此,他便能有一支可以帮助自己落实政策的官僚队伍。哪怕将来真的有一天,他想取明自代,也有一帮人给自己摇旗呐喊。

现实,却再一次无情的打击了周士相。哪怕江南清欠和三大案严重削弱了江南的士绅集团,哪怕现在镇反运动杀的人头滚滚,可这些读书人们还是不肯低头承认自己的无能,承认自己所学的无用,承认国家有今天,完全是他们的责任。

从前,组建“统一战线”以团结反清力量,一直是周士相最重视的事情。

这个“统一战线”有军队,有官员,有士绅,也有读书人,甚至也有商人。只要他们愿意和自己一起反清,哪怕不是战斗在第一线,只要不拖自己后腿,周士相都承认他们,愿意和他们合作。地盘、钱粮、官帽,能给的他都给。可现在,这个“统一战线”却成了鸡胁,真正的食之无味了。

忠贞营和一大帮土寇继续着从前的流贼行径,起到的破坏力不弱清军。金厦方面要不是父子内讧,让周士相有机可乘,现在,只怕又是一家独立于中央之外的军阀集团。朝堂的衙门都组建了起来,进来的却都是帮不肯真心实意帮自己的官员。齐王府的招贤令发出去那么久,来投的士子却寥寥可数。士绅们不肯纳粮,硬是逼得周士相动了刀子。读书人们不弃文从戎,学那班定远,反而为了地主士绅和自己的利益大闹,还编排无数话本小说,将太平军污蔑成流寇。甚至,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特权不被剥夺,为了保住自己在宗族的影响地位,和满清再次勾结……

桩桩事实告诉周士相,想要改革,除了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其他人都不可信。

经过一夜的思考后,周士相没有采纳徐应元的谏言,他召来了军情司大使张安,将一张纸条递给了他。

上面,是冰冷的几个大字——“顺我者倡,逆我者亡”。